分享:
着力制度改革
在节约社会资源、保护环境的同时,应该用制度改革换取中国经济改革的动力、创造制度红利。制度改革有四个着力点
【财新《新世纪》】(特约作者 吴晓灵)2008年以来的世界经济金融危机,是全球经济结构失衡的无序调整。以信用货币为基础的国际货币体系,使全球国际贸易失去了制约,导致世界经济结构和各国经济结构失衡,几十年积累起来的经济结构矛盾,导致了这场世界金融危机。
中国潜力巨大
在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各国政府都面临着问题。首先,经济结构调整和寻求发展的动力。发达国家都提出了制造业回归,发展中国家也看到经济结构需要进一步调整。但是,经济结构调整之后,未来经济增长的动力在何处?现在并没有看到能够带动全球实体经济走出困境的力量。
其次,政府的财力和民众的诉求。欧债危机、美国财政悬崖,都显示政府财力与社会保障体系及其向民众承诺的福利待遇之间存在矛盾,如何使政府承诺能得到财力上的保证?
第三,全球化与贸易保护主义和民族主义。世界经济发展已经全球化,我们需要更多的经济贸易往来,才能从困境中走出,但危机使得各国贸易保护主义和民族主义上升,这对未来全球经济协同发展是不利的。
中国是一个有潜力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工业化、信息现代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尚未完成,如果能转变粗放的增长方式,就能提供更大发展空间。中国政府是拥有财富最多的政府,财政压力相对较小,中国的民生保障在低水平上起步,政府在处理财政承受能力和对民众承诺上,还有较大回旋余地。
中国是一个13亿人口的大市场,如果能把经济结构从投资拉动转向投资、外贸和国内消费“三驾马车”齐拉动,足以支撑中国未来经济的发展。
中国民众对于政府寄予无限期待,民众的期待会产生巨大的制度红利,我们应当顺应民意,推动制度改革。
相关新闻
-
着力制度改革
2012年12月21日 -
发改委:加快户籍制度改革 推进农民工市民化
2012年12月19日 -
【视频】土地制度改革是城市化关键
2012年11月30日 -
【视频】蔡昉:户籍制度改革亟待突破
2012年11月23日 -
蔡昉:户籍制度改革亟待突破
2012年11月17日 -
蔡昉: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可兼得效率与公平
2012年11月17日 -
土地制度改革是城市化关键
2012年11月17日 -
精读十八大报告之四:人大制度改革方向
2012年11月09日
评论
图片推荐
全站点击排行榜
全站评论排行榜
- 1
-
再危机——泡沫破灭时我会通知你(1)
- 2
-
守护者(1)
- 3
-
知识分子与现代中国(1)
- 4
-
富士康真相(1)
- 5
-
中国,我误解你了吗(1)
- 6
-
寻找法律的印迹(修订•典藏版)(1)
- 7
-
服务型社会的来临(2)
- 8
-
Facebook效应(1)
- 9
-
迷失(1)
- 10
-
一沙一世界:郭凯经济学札记(1)
暂无排行数据!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66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