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城市人口超过承载极限了吗
讨论城市在物理意义上的人口极限,在经济学家看来意义不大,原因在于,在城市规模的物理极限到来之前,价格机制已经成为制约城市扩张的力量
相关报道
特约作者 陆铭
回头看看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曾经的人口规划是件很幽默的事。“某某市的人口已经超过了其承载力的极限”这样的句子经常见诸媒体,也常常被政府官员所引用。但是,这些对于承载力的估算是怎么得出的?如果估算是科学的,又怎么会一再地被突破?
城市的容纳能力有没有物理上的极限?当然有。不过,讨论城市在物理意义上的人口极限,在经济学家看来意义不大,原因在于,在城市规模的物理极限到来之前,价格机制已经成为制约城市扩张的力量。更重要的是,决定承载力的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因素都是可以变化的。
在诸多影响城市人口容量的因素中,首先可以改变的是技术与管理。上海在长江河口建成了一个青草沙水库,一举解决了城市供水的难题。再以交通和环境为例。大城市依靠密集的地铁网络来解决出行难题,同时可以减少汽车废气排放。再以产业结构为例。大城市的产业结构应以服务业为主,而制造业(尤其是重工业)和农业的单位产值的水资源和土地使用量均大大高于服务业,因此,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将能够极大缓解城市在水和土地两方面的压力。再来看土地的容量。农村人口进城后,如果复耕他们在家乡占用的建设用地,反而可使全国耕地总面积增加。
需要强调的是,城市的产业升级并不意味着城市可以“优化产业结构,在加大对高端人才引进的同时,减少对低端劳动力的需求”。恰恰相反,城市高端人才的集聚必然会带来更多对于低技能劳动力的需求。
公共服务的总量也是可以改变的。只要经济总量持续增长,公共服务的投资就可以(也应该)相应增长。对于外来人口所产生的公共服务需求,应该设计相应的制度,将中央政府的一部分公共服务投入增量根据人口流动的方向投入到人口流入地。■
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复旦大学教授。全文详见即将出版的财新《中国改革》2013年第3期
评论
图片推荐
全站点击排行榜
全站评论排行榜
- 1
-
再危机——泡沫破灭时我会通知你(1)
- 2
-
守护者(1)
- 3
-
知识分子与现代中国(1)
- 4
-
富士康真相(1)
- 5
-
中国,我误解你了吗(1)
- 6
-
寻找法律的印迹(修订•典藏版)(1)
- 7
-
服务型社会的来临(2)
- 8
-
Facebook效应(1)
- 9
-
迷失(1)
- 10
-
一沙一世界:郭凯经济学札记(1)
暂无排行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