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舒立观察】恐怖主义是人类公敌

2015年11月23日 10:03 本文来源于 《财新周刊》 | 评论(0
   在国际社会对IS的协同打击中,中国需要以明确的态度和有力的行动,扮演负责任大国的角色

  年初《查理周刊》惨案血迹未干,日前发生的巴黎连环恐怖袭击再次震惊全球。恐怖组织“伊斯兰国”(IS)宣布对这一事件负责。紧接着,消息传来,前期遭受绑架的中国公民樊京辉被IS残忍杀害,中国政府强烈谴责这一暴行。事实证明,恐怖主义是人类公敌,中国与IS绝不可能“井水不犯河水”。

  此次巴黎事件是“9·11”以来最严重的恐怖袭击。其组织之严密,手段之野蛮,均表明IS已取代为害全球近20年的基地组织,成为践踏人类文明底线的最凶残的敌人。爱好和平的人们每每为其斩首等滥施酷刑的行径感到惊悚。部分官员和民众曾认为,“不招惹”IS是明智选择,至少可使祸水暂时流向他方。其实,这恰恰落入IS的圈套。发动非对称袭击,行事不择手段,使“异教徒”及伊斯兰世界的“叛徒”心生恐惧,正是IS的主要“圣战”策略。面对恐怖主义逆流,一切国家和国际组织,均应摒弃绥靖心态,勇敢地担起责任,加强协调,形成强大的国际反恐合力。

  发生巴黎事件并非偶然。内有法国本土穆斯林不满现状,外有欧洲开放边境政策与难民风潮,遂让恐怖分子有机可趁。法国有近500万穆斯林,在西欧国家中最多。IS等恐怖组织宣扬的极端思想在犯罪率高、处于社会底层的法国外来移民中极有市场。随着中东北非的政治动荡,欧洲难民潮加剧。2011年“阿拉伯之春”以来,欧洲非法入境人口激增,突尼斯、利比亚先后成为难民主要来源地,最近则是叙利亚难民源源而至。棘手的现实难题,加上数千年来政治宗教冲突,彻底铲除恐怖主义的温床将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过程。

  在IS这类恐怖组织面前,没有安全净土,任何国家都不可能逍遥事外,作壁上观。在巴黎事件发生后,IS向所有参与叙利亚空袭行动的国家发出威胁,称会让这些国家付出与巴黎一般血的代价。“接下来,我们发誓将向美国发起袭击,击中华盛顿市中心。”据此,国内有些人士认为,这都是发达国家干预叙利亚局势惹的祸,“活该论”随之泛起。这种论调无知、短视、冷酷,且误导公众。须知IS的基本政纲便是在21世纪建立中世纪式哈里发国家,手段是“进攻性圣战”,即以武力向所有非穆斯林统治的国家扩张。在它看来,斩首、钉十字架和将妇孺充作奴隶,都是把敌人吓得屁滚尿流的“圣令”。

  在巴黎事件中,恐怖分子专挑剧院等难以设防的公共场所下手,且不提出任何谈判条件而直接杀害平民。这些恐怖活动特征预示,今后反恐难度将进一步增大。然而,毕竟邪不压正。文明世界对IS的恐惧和愤怒同时达到顶峰。表面看,IS气焰嚣张,其实,它的末日已然不远。逆历史潮流而动,是IS必然覆灭的根本原因。它四面树敌,不仅妄图征服“异教徒”,还要消灭什叶派穆斯林,即便在其所属的逊尼派中,它也众叛亲离。在战场上,在美、俄各方的空中轰炸和库尔德武装、叙利亚政府军的打击下,IS正节节败退。过往,发达国家顾忌出兵会助燃IS的反西方宣传,而主要障碍在于难以在国内凝聚用兵的共识。IS一再作孽,挑战文明国家的底线。巴黎惨案使得临界点近在咫尺。一旦突破,作为一个“国家”,IS将被迅即被摧毁,一如当年的阿富汗塔利班政权。

  反恐形势严峻,须认真对待,然而,恐怖主义毕竟只是当今世界诸多挑战之一。有论者认为,巴黎事件将改变21世纪国际地缘政治格局,对此我们难以苟同。和平与发展,仍是世界两大主题。质而言之,正是由于未能妥善解决这两大问题,恐怖主义才得以滋生蔓延。此外,我们也不赞同“不惜一切代价打击恐怖分子”的提法,反恐不能不考虑社会成本,公民自由与权利也不应无条件服从反恐需要,否则未免本末倒置。

  中国距离IS较远,对打击IS一直没有直接介入,然而,樊京辉遇害表明,IS同样以中国为敌。中国境内多次发生的“疆独”恐怖活动,也与IS属于一丘之貉。如同国家主席习近平致法国总统奥朗德慰问电所说,“中国一贯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愿同法国及国际社会一道,加强安全领域合作,共同打击恐怖主义,维护各国人民生命安全。”接下来,国际社会必然发起协同打击IS的行动,中国需要做好准备,回应国际社会的呼吁,以明确的态度和有力的行动,扮演负责任大国的角色。

  除了对外做好反恐合作,中国应也做好内部反恐预案。此次恐袭发生在巴黎主办联合国气候大会前两周,暴露出巴黎城市安防不到位等问题。随着国力增强,中国城市也将越来越多地承办国际活动。2014年,北京成功举办了APEC峰会,2016年,又将在杭州接棒G20峰会。北京应以巴黎为鉴,提高警惕,有效防范恐怖活动。■

  (本文为2015年11月23日出版的《财新周刊》第45期社评

评论


Copyright 财新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涉网络暴力有害信息举报、未成年人举报、谣言信息):010-85905050 举报邮箱:laixin@caixi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