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当前位置: 财新网 > 热点 > 中国经济

中国经济

普京托卡耶夫金正恩武契奇等多国领导人向习近平致贺

社会发展、捍卫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利益的方针得到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俄方高度评价您为加强俄中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所作贡献。我坚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俄中各领域合作将继续取得丰硕成果

发布时间:2023-03-11
评论(0)

美需求的回暖难以形成稳态趋势,需求与金融环境形成强烈的负反馈回归型关系;回暖的置信度很高——@《财新周刊》《全球经济开始复苏了吗》,相关视频:分析:全球经济前景好于此前预期 欧美封禁政府相关设

热评:

发布时间:2023-03-11
评论(0)

一体化进程在逆全球化趋势抬头的背景下仍在深化,这凸显了亚洲地区的经济韧性。此外,“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这也是不确定的世界中一项重要的确定性”。 据李保东透露,今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的议题板块

热评:

发布时间:2023-03-11
评论(53)

益于快速发展,曾长期困扰中国科技事业的经费不足问题已获得根本解决。数据显示,中国全社会研发经费从2012年的1万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3.09万亿元,多年稳居世界第二。有些人士认为,只要持续投

热评:

Pinglun(北京)4小时59分25秒前
Chunlin Zhang评论:一旦到达科技前沿,创新的来源说到最后就只能是人的头脑中的idea。这个时候所有人都需要享有自由与开放的空间,而且从儿童时代起就需要培养有自由思考能力的、创造性的头脑。好消息是现在离这一天还有一些时间;坏消息是既然选择了两种制度模式的竞争而非趋同,科技领域一定程度的脱钩就很难避免。
skyoo(浙江)5小时23分52秒前
脱钩之前,开放和投资意味着直接花钱买外部技术和人才,或间接资助内部人员向外部学习技术,脱钩之后,开放意味着心灵的开放,内生的动力来自爱和追求,而艺术是心灵开放的最佳试纸。
财新网友38uzKU(重庆)5小时48分6秒前
吃饱了喝足了有空闲时间了才会有创新
财新网友FIAydJ(江苏)6小时15分39秒前
当下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拥抱自由所带来的孤立、恐惧和不安是大部分中国人无法承受的
发布时间:2023-03-11
评论(3)

  2023年目标:增速下调、就业上调 文|财新周刊 于海荣 程思炜 王石玉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全面放开,正处在从防疫模式向常规模式的转变过程中。尽管短期环比反弹动能较强,但需求不足、预期转弱

热评:

# (浙江)17小时34分21秒前
风清气正的房地产次序,这是意味着房地产的反腐任重道远,看来各个地方的住建局大招来了!
# (浙江)18小时46分8秒前
市场主体没有了,企业主走了
# (浙江)18小时55分47秒前
如何,这两个字用的好,不再是。。
发布时间:2023-03-11
评论(0)

素化发展。”上述人士称。 “数据是新的生产力,不断改变着社会的组织、市场、资源配置方式,它需要有配套的生产关系,而新的生产关系必然带来制度的变革。为了提振,把数据作为未来的竞争力,因此成立国家

热评:

发布时间:2023-03-11
评论(0)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全面放开,正处在从防疫模式向常规模式的转变过程中。尽管短期环比反弹动能较强,但需求不足、预期转弱的局面仍未得到实质性改变。在此背景下,如何推动经济整体向好,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热评:

发布时间:2023-03-11
评论(0)

新的生产关系必然带来制度的变革。为了提振,把数据作为未来的竞争力,因此成立国家数据局。”华东政法大学数据法律研究中心主任高富平认为,国家数据局的定位是以数据的管理开发应用为基础的,主要是发展

热评:

发布时间:2023-03-10
评论(2)

着这些信息,来全面地了解一下2023年,甚至更远未来的。 先来看一下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关于2023年的目标:其中国内GDP的增长目标设在了5%,这个目标比去年的5.5%继

热评:

youknowcui(江苏)2天8小时29分28秒前
很棒的周内总结,通俗且清晰
铁岭巴菲特(江苏)2天8小时44分16秒前
索然无味
专题推荐: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 1 2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