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盘点骆家辉

2013年11月21日 11:59 本文来源于 财新网 | 评论(0
   骆家辉两年半的大使生涯不长不短,但也许足够给两国关系留下烙印,至少,挂着历任美国驻华大使肖像的墙上会多了一张骆家辉的肖像
骆家辉在华这两年

  财新记者 张远岸

  相比两年半前低调但引发巨大媒体效应的上任,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的道别同样抓人眼球。周三(11月20日)上午10时27分的一纸官方声明,标志着首位美国华裔驻华大使将在明年年初告别其大使生涯。

  在骆家辉两年半驻华大使生涯内,两国关系相对平静,并未经历此前几任大使遇到的大落大起局面。这一方面因为两国关系未遭遇类似对台军售、新疆、西藏等重大敏感问题的挑战,另一方面尽管这段期间奥巴马政府推出战略重心东移的“亚太再平衡”的政策,但由于中国主要的对外矛盾集中于中日和与部分东盟国家的南海争端,与美国并无直接的利益冲突。

  此外,由于奥巴马政府的核心要务是国内经济复苏和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因此,在涉华外交方面,骆家辉也以推进奥巴马政府的这一核心目标为中心,促进美国对华出口,吸引来自中国投资的“经济外交”,成为骆家辉两年半任期内的主要任务。这也化解了较易引发争端的人权、宗教问题。

  但相对平静绝非意味一帆风顺。中美关系涉及面之广、程度之深,对世界局势影响之大,使其总是难以“脱焦”。骆家辉任内,先后经历了王立军事件、陈光诚事件以及所谓中国网络攻击在内的棘手问题。回头来看,对突发事件的处理,骆家辉应该可以得到高分。这一方面当然源于其与白宫和国务院的有效沟通,另一面也拜美国涉华外交安全团队的成熟和训练有素所赐,在一批“中国通”的协同配合下,美国对华外交手腕愈加熟练。

  特别是对王立军事件的处理,骆家辉更是表现卓越。作为一起完全没有应急方案的突发事件,又恰逢中国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行将访美,处理稍有不慎,轻则为美国卷入中国内部政治授以口实,重则危害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但事件最终的发展,一方面由于海伍德事件的披露使得美国成功摆脱中国内部权力争斗的漩涡,同时让习近平的访美如期进行并取得预期效果。

  至于骆家辉离职后的去向,由于其先后出任过华盛顿州州长、商务部长,在行政机构和州级层面应无追求。剩下的就是联邦层面的总统或者参议员。鉴于骆家辉的少数族裔身份和以技术官僚示人的形象,很难在总统选举中有任何胜算。而如果参选代表华盛顿州的联邦参议员也许惟一可能的解释。另外,根据骆家辉的自己的解释,其离职主要为了回归在西雅图的家庭生活。因此亦不排除事涉家庭个人的原因。

  关于骆家辉的接任者,在小布什时代以前,包括芮效俭和洛德,大多是职业外交官出身。但自小布什时代的雷德,之后的驻华大使美国驻华大使的人选选择已经跳出职业外交官的范畴,更多来自总统身边的要人,更多体现总统在政治考量而非仅仅外交经验本身,大使人选也因此更多出自政界或者商界。比如奥巴马的首任驻华大使洪博培(Jon Huntsman),就是来自与总统不同党派的共和党。

  此外,鉴于美国新任驻日本大使为前总统肯尼迪的女儿凯瑟琳•肯尼迪,因此,在驻华大使的人选选择上奥巴马应该不会怠慢,毕竟,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外交关系。由此,新任美国驻华大使人选有可能来自总统身边的心腹,而此人最重要的职责除了继续推动中美经贸关系外,其外交、军事、政治层面的任务也将价加重,特别鉴于中共通过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为中国未来十年的改革开启大幕。美国财长杰克•卢作为最早在三中全会后到访中国的美国政要,证明这一关系的重要性。

  财新记者在骆家辉履新初期对其有过专访,当被问及如何通过加强各级往来增进了解,并增强缺失的战略互信时,骆家辉回答:“我们需要推动两国间更大的对话、交流和合作,不仅是政府、军事领导层面,也包括上届领袖甚至是学生。鉴于两国迥异的政治制度、历史、文化和哲学观,如果我们希望减少误解和猜忌,我们就需要更多的人民互访和彼此学习。”

  而在其告别声明中,骆家辉同样强调,“当我回顾我的大使生涯时,我明白美中关系将继续增强。尽管双边关系异常复杂,但我依然对两国领导人管控分歧、增加合作的能力充满信心,而我们的合作将不仅惠及两国人民,也将惠及全世界。”

  骆家辉两年半的大使生涯不长不短,但也许足够给两国关系留下烙印,至少,挂着历任美国驻华大使肖像的墙上会多了一张骆家辉的肖像。■

评论


Copyright 财新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涉网络暴力有害信息举报、未成年人举报、谣言信息):010-85905050 举报邮箱:laixin@caixi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