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网 > 民生 > 正文

教培机构营改非前暂停招生 教育部补监管漏洞

2021年10月12日 22:38 来源于 财新网
可以听文章啦!
“双减”落地过程中,教培机构“营改非”前违规囤课留下诸多隐患,此番“补漏”效果有待观察;而对地方教培监管推进而言,各部门仍须尽快落实非学科机构办学许可审批的上位法规
有业内人士表示,机构鼓励“囤课”的目的即为扩充现金流,通过低价促销、恶性竞争,来抵消“双减”带来的经营困难,但经历短暂延迟后,低于成本价的售课无疑也会继续扩大亏损面,成为现在部分机构倒闭的临门一脚。图/视觉中国

  【财新网】(记者 王伯文)教育部日前再就校外培训监管“放风”,明确要求各地于2021年前完成“营改非”(营利性改为非营利性)登记工作,并限制培训机构在完成转制前的招生和收费行为。由于包括美股上市公司精锐教育(NYSE:ONE)在内的大型教培机构近日频现停业、退费难风波,“双减”推进过程中,部分机构曾于政策空窗期大量招徕家长“囤课”的情况逐渐浮现,教育部此举也被视为对这一问题的补漏。

  财新记者从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处了解到,“双减”文件正式出台前,相当一部分机构通过低价优惠等方式促销,大量预售暑期与秋季课程,许多家长囤积了1年甚至2、3年才能上完的课程。“双减”文件于7月24日落地,政策执行进程中,上述情况也遗留了诸多隐患。

责任编辑:任波 | 版面编辑:边放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