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证券发布于3月上旬的研报预计,考虑前期大规模收并购标的业绩和未来成长预期,碧桂园服务在2023年仍存在商誉减值的可能性
绿城中国2022年的少数股东权益占比上升、净利润中少数股东应占比例也大幅提升,管理层称公司不存在名股实债
部分地产企业推进债务重组,带动项目交付等影响物业公司业绩的因素一同恢复,物业板块的估值有望修复
第一太平戴维斯预计,在2023年第二季度,随着经济活动稳步恢复,叠加各项政策支持,写字楼的租赁活动将保持活跃,客流量全面回升亦将提升零售商信心
朱保全称,公司净利润有所下滑,主要是因为2022年下半年,部分业务收入不及预期、毛利润下降
除了销售下滑,房企普遍提到的原因还包括对物业项目计提减值增加、外汇波动导致预期净汇兑损失等
重组方案的核心内容是通过发行新债置换旧债,大幅延长偿债期限。同时,中国恒大以恒大物业和恒大汽车的权益提供债转股选项
行业低迷之际,不少企业退出了土地市场,招商蛇口抓住窗口期以更低价格获取更多优质地块,这些地块整体利润表现向好
融创服务对关联方融创中国的应收款项做出15.42亿元的减值拨备,规模较2021年的1.96亿元大幅增加
房地产行业出现危机,代建需求流向头部企业,绿城管理的市场份额回升至25.5%
董事长陈序平称,公司将在“体重不变的情况下增肌”,即控制有息负债总额、保持利润稳中有增、优化资产质量
近期,房地产市场供需两端的支持政策陆续释放,贝壳提高了一季度业绩预期
疫情管控期和春节假期间抑制的需求集中释放,支撑2月市场整体好转,“小阳春”此后能否持续仍有较大不确定性
1—2月房地产新开工和竣工面积数据均好于去年12月,其中竣工面积同比由负转正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称,目前房地产市场还是处在调整阶段,后期随着整体经济逐步改善,市场预期转好,房地产市场有望逐步企稳
克而瑞数据显示,4月是房企2023年内偿债的单月最高峰,其监测的280家房企共需偿债1012亿元
2022年11月,证监会恢复上市房企和涉房上市公司再融资,此后多家A股上市房企公布定增计划
截至2022年末,旭辉控股集团在手现金为205亿元,较其2022年中期报告披露的312亿元减少34.3%
截至2022年6月底,佳兆业净资产约为402.87亿元,较2021年底减少187.95亿元,降幅达31.81%
太古地产在内地零售物业的租金收入同比下降9%,九龙仓集团在内地的投资物业组合收入近年来首次下降
还贷压力大、收入不稳定、担心房价下跌,是影响居民置业的主要因素
还贷压力大、收入不稳定、担心房价下跌仍是影响居民置业主要因素
倪虹称,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对房地产供需两端都产生了积极影响,市场主体信心正在恢复,对房地产市场企稳回升“充满信心”
李克强指出,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
姚劲波认为,开发商是房地产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增强市场信心,应帮扶房企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