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网 > ESG > 正文

似花还似非花?《民法典》视野下碳资产担保实践的法律评析

作者 缪剑文 杭艺文 余童璐
2022年04月29日 13:33
目前中国碳市场相关法规体系存在效力等级低、规则不完善、各地实践操作和规则不统一等问题,这客观上会制约中国碳市场的健康发展,亟需完善

一、中国碳资产担保实践及立法现状

  自2013年地方试点碳交易市场陆续上线后不久,碳资产担保融资就已付诸实践,例如:

  ●2014年9月9日,兴业银行武汉分行湖北宜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签署了碳资产质押贷款协议,以211万吨碳排放配额作为质押担保,获得了4000万元贷款,完成了全国首单碳配额质押贷款;

  ●2014年12月11日,上海银行虹口支行上海宝碳新能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签署500万元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质押贷款协议,以宝碳公司所属减排项目未来预计可实现的数十万吨CCER作为质押担保,无其他抵押担保条件,这是国内首笔有关CCER质押贷款;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吴秋晗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