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当前位置: 财新网 > 热点 > 放开二胎

放开二胎

地产的历史“大变局”

出生人口超过2000万,年均约2400万,其中1987年更是达到了2550万顶峰。 2016-2021年中国地产市场迎来一轮少有的刚需购买力。 第二,二胎政策提振短期内刚改需求。 2016年中国

发布时间:2023-01-20
评论(1)

2021年末减少85万。这一方面是因出生人口较快下降,等政策实际效果不及预期。另一方面,可能和疫情对老人等群体的冲击更大有关,其死亡人数增长2.6%,是2009年以来的最高值。鉴于国内生育意愿短期难

热评:

1962fyh(云南)264天3小时48分23秒前
还寄希望房地产和基建投资?
发布时间:2022-07-05
评论(1)

”。 围绕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任务和供给侧改革的市场化方向,中国在很多方面放松了供给约束——在劳动供给约束方面,从到全面放开生育,至少有15个省份已经提出全面放开落户限制;在放开金融供给约束方

热评:

财新网友三分(杭州)469天9小时11分40秒前
全国统一大市场,一句话包含了统一和市场,市场意味着五彩纷呈,万类霜天竞的自由,统一意味着整齐划一,一板一眼。如何处理好这两个关系,恕我直言,我们还没有这种能力
发布时间:2022-03-04
评论(0)

取消计划生育制度。的确,当前中国的生育率不仅远低于绝大多数发展中经济体,甚至也低于美国等发达经济体,鼓励多生孩子是很有必要的。然而,从政策至今来看,计划生育政策的放松并未有效遏制中国家庭生育率

热评:

发布时间:2022-01-29
评论(0)

一叶一菩提:结构性问题还得从结构性改革出发。、三胎仍然在旧框架里“匍匐”,应彻底打破“计划”。 《人口趋势:难逆转,可管理》 verlor:怀胎十月到分娩,本就是一个痛苦并且伴随极高风险的历

热评:

发布时间:2021-12-21
评论(0)

,便是典型的公共领域的问题。 这些“三胎的政策,之所以远远没有带来个人和家庭方面的“放开”,说到底,是因为公共领域只想要“结果”,而所有的代价,其实都是个人(特别是育龄女性个人)和家庭来承担

热评:

发布时间:2021-09-14
评论(0)

2019年下降了18%,比刚刚的2016年下降了30%多…… 中国目前的生育率为1.3,如果不改变,意味着每代人减少三分之一,触目惊心。 以后更加老龄化,别说缺乏创新人才,连基本的劳动力、韭菜都越

热评:

发布时间:2021-08-08
评论(0)

部分。第一,的直接后果是新生婴儿中的性别失衡程度会降低。对大多数家长来说,并不是男孩越多越好,女孩越少越好。如果能有两个孩子,最好是一男一女。在这种情况下,新生婴儿里面性别整体失衡程度就会因为

热评:

发布时间:2021-07-27
评论(6)

行已然很松散,人们早已从不敢生转化成了不愿生,后生育率也仅有非常短暂的变化。 生育率下降是全球所有富裕国家经济发展后的共同现象,影响因素有多种而且持久。在亚洲,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中

热评:

财新网友4gjr82(深圳)810天3小时42分40秒前
然后孩子继续像机器人一样,利用晚间和周末的时间去补习。
cchll(四川)810天10小时38分34秒前
这哥们可能犯了一个逻辑错误,“孩子们还在竞争。大众化的辅导机构没有了,小众化的、高成本的辅导会应运而生”。孩子们是还在竞争,但这个竞争为什么一定要靠课外培训机构来实现?竞争为什么不能在校内完成?
财新网友1rVnlG(上海)811天2小时51分45秒前
最终都会指向就业各种不公平 这才是根本。

视频

专题推荐: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 1 2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