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周期调控政策空间扩大一些,加快经济修复进程,防止经济持续下行制约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顺利推进。■ 作者张涛供职于中国建设银行金融市场部,屈宏斌系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副理事长。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 参考 宏
春节以来经济数据明显回暖,反映感染高峰过后人们对回归正常生活的强烈愿望得以释放。但疫情的疤痕效应不容低估。仅靠市场主体自身的修复还不足以实现整体经济好转和稳就业的目标,必须用好财政货币空间加大逆周期调
热评:
括宏观层、经济主体在内都需要认真反思和总结,尤其是在认识上一定要轻装前进,结合政治局会议明确的目标与政策基调,我们提示宏观层务必要摆脱上述两个误识的干扰。 作者张涛就职中国建设银行金融市场部,屈宏斌为
经济学家屈宏斌认为,2023年将经济增长目标定在5%左右,有误导的风险。他称,年度经济增长目标不仅对地方政府有指导意义,也对市场主体预期有一定引导作用。在目前市场主体预期转弱的情况下,制定一个低于往年
%左右。也有部分人士,比如汇丰银行大中华区前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认为,2023年将经济增长目标定在5%左右,有误导的风险。他称,年度经济增长目标不仅对地方政府有指导意义,也对市场主体预期有一定引导作用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受疫情影响,10月份经济恢复势头转弱, 年底有望企稳。 全年GDP增速估计在3.3%左右, 远低于疫情前6%的正常增长率和过去两年5.1%的平均增速。 这个比较低的增长率不仅仅是个数
7月份政治局会议强调保就业稳物价是下半年的首要政策目标。的确,近期CPI和失业率都在上升。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通胀压力相对可控,下半年CPI有望维持在3%左右的合理区间。但就业压力受疫情反复外需收缩影响
随着去年底以来宽松政策的发力,今年前两个月的经济已经呈现企稳迹象。但自三月以来,随着疫情反复和国际紧张局势的加剧,国内经济复苏面临一定挑战,特别是在消费、生产和交通物流等方面,企业和居民信心也受到不同
学家屈宏斌出席,解读3月份财新中国PMI指数,深入探讨制造业投资亮点、市场就业反馈、俄乌冲突对能源价格的影响等话题。
图片
视频
2022年PMI会客厅(3月期):经济复苏的近忧与远虑
【峰会·观点】屈宏斌:良好的政策环境有助于中国避免“中等收入陷阱”
【峰会·观点】屈宏斌:民企已见新周期的曙光
春节以来经济数据明显回暖,反映感染高峰过后人们对回归正常生活的强烈愿望得以释放。但疫情的疤痕效应不容低估。仅靠市场主体自身的修复还不足以实现整体经济好转和稳就业的目标,必须用好财政货币空间加大逆周期调
热评:
括宏观层、经济主体在内都需要认真反思和总结,尤其是在认识上一定要轻装前进,结合政治局会议明确的目标与政策基调,我们提示宏观层务必要摆脱上述两个误识的干扰。 作者张涛就职中国建设银行金融市场部,屈宏斌为
热评:
经济学家屈宏斌认为,2023年将经济增长目标定在5%左右,有误导的风险。他称,年度经济增长目标不仅对地方政府有指导意义,也对市场主体预期有一定引导作用。在目前市场主体预期转弱的情况下,制定一个低于往年
热评:
%左右。也有部分人士,比如汇丰银行大中华区前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认为,2023年将经济增长目标定在5%左右,有误导的风险。他称,年度经济增长目标不仅对地方政府有指导意义,也对市场主体预期有一定引导作用
热评: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受疫情影响,10月份经济恢复势头转弱, 年底有望企稳。 全年GDP增速估计在3.3%左右, 远低于疫情前6%的正常增长率和过去两年5.1%的平均增速。 这个比较低的增长率不仅仅是个数
热评:
7月份政治局会议强调保就业稳物价是下半年的首要政策目标。的确,近期CPI和失业率都在上升。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通胀压力相对可控,下半年CPI有望维持在3%左右的合理区间。但就业压力受疫情反复外需收缩影响
热评:
随着去年底以来宽松政策的发力,今年前两个月的经济已经呈现企稳迹象。但自三月以来,随着疫情反复和国际紧张局势的加剧,国内经济复苏面临一定挑战,特别是在消费、生产和交通物流等方面,企业和居民信心也受到不同
热评:
学家屈宏斌出席,解读3月份财新中国PMI指数,深入探讨制造业投资亮点、市场就业反馈、俄乌冲突对能源价格的影响等话题。
热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