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网 > 健康 > 正文

北京医保纳入辅助生殖,能释放多少需求?

文|财新 周信达
2023年06月19日 07:30
专家认为,对于患者,治疗费用降低远远不够,仍需社会性系统支持;对于医院和企业,将面临抢占医保份额和被集采的考验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图:IC PHOTO

  【财新网】7月1日起,北京市将16项治疗性辅助生殖技术项目按照甲类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为全国首个“试水”的城市。

  辅助生殖是指采用医疗辅助手段使不育夫妇妊娠的技术,包括人工授精(AI)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及其衍生技术,其实施周期包含四个阶段:前期检查阶段,促排卵阶段,取卵、取精阶段,以及体外受精与培养、胚胎移植和移植后处理。

  《柳叶刀中国妇幼健康特邀重大报告》显示,2007年至2020年间,中国不孕不育发病率已从12%升至18%,其中20%左右不孕不育患者需要接受辅助生殖技术治疗。近年来中国辅助生殖技术发展迅速。2019年国家卫健委披露,每年辅助生殖治疗总周期数超过100万,出生婴儿数超30万,约占总出生人口3%。然而动辄数万元的辅助生殖技术服务价格是患者治疗可及的一大障碍。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公司股价走势、结构人员变化等投资信息。

责任编辑:任波 | 版面编辑:鲍琦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