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网 > 民生 > 正文

专访|北大中国公共财政研究中心主任:面对非正规就业,公共服务需要根本性改变

文|财新 杨玉琪
2023年09月20日 15:46
从正规就业向灵活用工等非正规就业的流动不是短期的,以就业单位为基础的公共服务提供体系遇到了挑战。发展经济,降低用工成本和探索不同档次的保障水平,可能是解决问题的思路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中国公共财政研究中心主任李力行。图:受访者供图

  【财新网】日前,临沂大学文学院讲师邢斌体验外卖骑手生活一文广泛传播,再次引起公众对骑手、网约车等新就业形态(下称“新业态”)从业人员的关注。除劳动条件、薪资外,就业市场供需、流动性,本人社保意愿等更多与现行规范难接续之处也被讨论。

  数字经济发展叠加就业形势严峻,包含新业态在内的灵活用工群体日益壮大。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 年全国灵活就业人员已达 2 亿。中国人民大学发布的《中国灵活用工发展报告 2022》显示,2021 年全国有 61.14% 的企业使用灵活用工,总规模在 1 亿左右。疫情后,支持灵活就业的零工经济成为就业市场重要组成部分。据智联招聘,求职总人数中新型灵活就业求职者数量占比由2020年一季度的18.6%,上升至2023一季度的23.2%。

责任编辑:王逸吟 | 版面编辑:肖子何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