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网 > 健康 > 正文

解药|分类方式掣肘,国内部分生物制品研发、审批与使用场景错配

文|财新 崔笑天
2023年10月23日 08:15
清华药学院杨悦建议,生物制品的注册分类应当按照国际通行的创新、改良和生物类似药的分类逻辑来分类
江西省赣州市,创新与转化医学研究院研发实验室,科研人员正在进行药物试验。图:视觉中国

  【财新网】随着中国创新药研发提速,有研究者指出,国内现有的生物制品注册分类待更新。

  据2020年的《生物制品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生物制品分为预防用生物制品(疫苗)、治疗用生物制品和按生物制品管理的体外诊断试剂。但有创新型生物制品不符合现有的分类标准,如预防用单抗与治疗用疫苗。

  单抗如何用于预防?清华大学药学院研究员、药品监管科学研究院院长杨悦解释,做抗体结构改造,把短效的单抗改成可在数月内发挥作用,就可以预防感染性疾病。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公司股价走势、结构人员变化等投资信息。

责任编辑:任波 | 版面编辑:王影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