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网 > 健康 > 正文

人体基因编辑技术禁止出口 定义缩围至生殖细胞

文|财新 崔笑天
2023年12月23日 15:20
在多方声音呼吁下,此定义相比一年前的征求意见稿,范围缩窄了很多,对国内细胞与基因治疗行业的影响较小
12月21日,商务部、科技部公布《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图:视觉中国

  【财新网】12月21日,商务部、科技部公布《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下称《目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其中新增“用于人的细胞克隆和基因编辑技术”为禁止出口技术。

  《目录》将“用于人的细胞克隆和基因编辑技术”定义为具有伦理争议,且可产生重大危害,用于对含有遗传物质的人体生殖细胞(即胚胎细胞、卵子细胞、精子细胞)进行编辑的基因编辑技术。

  此定义相比一年前的征求意见稿,范围缩窄了很多。2022年12月,两部门对《目录》公开征求意见,其中即新增了“用于人的细胞克隆和基因编辑技术”为禁止出口技术。但当时对其的定义很广,不仅包括用于人的基因编辑技术(ZFN技术、TALEN技术和CRISPR技术等),还包括体细胞克隆技术(核提取与移除技术、核移植技术、胚胎移植技术、细胞激活关键酶)。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公司股价走势、结构人员变化等投资信息。

责任编辑:任波 | 版面编辑:沈昕琪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