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网 > ESG > ESG报告 > 正文

2025中国ESG发展白皮书

2025年11月17日 14:14
尽管遭遇一些逆风甚至出现局部撤退,但在财务逻辑和影响力逻辑的双重加持下,ESG发展仍然展现出韧性,并在动态盘整中持续夯实自己的价值根基和操作路径

  前言

  2025年,对于世界来说是愈加复杂并充满挑战的一年。ESG——这一深嵌于全球政治、经济和环境治理中的可持续维度,无疑也遭受了艰巨考验。尽管遭遇了一些逆风甚至出现局部撤退,但总体而言,如同本报告所显示的,在财务逻辑和影响力逻辑的双重加持下,ESG发展仍然展现出韧性,并且随着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不断深化的行业实践,在动态盘整中持续夯实自己的价值根基和操作路径。

  诚然,眼下迫在眉睫的经济增长、地缘政治和安全问题压力可能削弱社会对ESG的关注,但我们不应将ESG视为孤立的环境或社会责任,将其边缘化。如同财新智库在ESG2.0倡议中所指出的,ESG是一种系统性的、基于利益相关者关系重新认识世界并创造价值的方式。它应贯穿于我们思考新的全球化模式、经济与社会环境关系、科技与人的关系、企业内部关系、短期与长期关系的过程,并基于这些思考挖掘市场需求、制定战略和业务模式。或许ESG这一由三个英文单词首字母组合而成的伞状术语并不完美——它作为对现有投资模式、商业模式的补充提出,缺乏一体化构建,虽将可持续发展转化为具象商业语言,但各指标之间的关系、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这种由外向内的整合不失为一种路径依赖下的进阶,但其真正落地生根则有赖于自内而外价值树的构建。我们看到一些领先的企业和投资机构已经在做这样的深入尝试并取得可喜进展;我们也期待,未来经济学、投资商业理论、管理学理论的完善,能为其创造更坚实的理论根基,甚至超越ESG,提出更深远更全面的概念。

  而ESG价值的实现,一方面依赖于对利益相关者关系更深刻的理解,一方面则依赖于符合人类长期价值的需求的发现、创造以及这些需求驱动的创新和技术进步。绿色转型即是代表。清洁空气与能源研究中心(CREA)与Carbon Brief联合分析显示,清洁能源产业在2024年已贡献了中国GDP约10%的产出与投资,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与价值创造一体两面的是,ESG是防止系统性风险的有效手段,如通过有效的气候行动避免气候变化物理风险带来的价值减损甚至毁灭。在如火如荼的AI发展中,嵌入ESG理念也至关重要,以使其在最大程度地创造价值的同时控制风险。

  但ESG概念中所蕴含的长期性、外部性意味着,这一长期价值创造无法靠市场自动完成。我们需要政策提供战略定力、激励约束机制,并让养老金等长期资本成为资本市场压舱石。在各种长短期挑战交织的当下,考验格外艰巨。我们希望,这份报告对当前ESG投资市场的盘点,对中国企业气候行动的追踪,对碳市场、数据治理等关键议题的洞察,对投资机构和企业前沿探索的介绍以及PRI提供的全局视角,能够帮助同行者更好地了解我们正站在何处,明确方向,并摸索一些前进的路标。

  财新ESG频道、中国ESG30人论坛主编汪苏

获取报告全文:《2025中国ESG发展白皮书》

责任编辑:汪苏 | 版面编辑:汪苏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