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强制配储需求逐渐释放,欧洲能源价格恢复平稳并采取措施修复自身供给能力,中国储能产业将面临增长动力不足风险
当前增量配电网面临跨区经营、重复建设、交叉供电、资产处置、客户移交、电网互联、电源接入、配电价格核定、调度交易结算等难题,导致发展受限经营困难,最终不得不无奈转让合并,不过是此前地方电力与互联电网博弈缠斗的复制
郑国光称,近三年来,中国政府开展全国自然灾害风险普查,摸清了自然灾害风险底数,有助于提高全社会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赣锋锂业2022年净利增292.2%;中海油2022年净利润1417亿元 同比增长101.5%
抽水蓄能电站初始投资成本与项目选址密切相关,新建抽水蓄能未来成本或将上涨;而随着锂离子电池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锂电池系统成本也将下降
价格型工具和非价格型工具并不是完全分开的;金融机构在减碳中的角色更重要的是其投资组合支持的对象是否向零碳前进
刘炳江表示,今年我国面临着气象条件相对不利和污染物排放量显著增加的双重压力,空气质量改善形势较为严峻
停售燃油车的第一年,比亚迪销售新能源乘用车近180万辆,同比增长151.8%。公司高管认为燃油车踩踏降价利好新能源车
实行双碳目标需要“胡萝卜”加“大棒”,很高的碳价或碳税为“大棒”;央行的再贷款作为“胡萝卜”虽然是低息的,但是再贷款需要收回,风险还是由商业银行承担
城市群机制的目的在于形成产业优势互补,避免地方保护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目前部分城市群盲目打造产业链,造成同质化竞争和地方保护等问题
光伏电池处于P型转N型的技术迭代窗口期。N型TOPCon电池能与现有PERC产线兼容,具备商业可行性,是目前走出实验室、产业化较快的新技术路线选择,2024年市场占有率或将超过P型
2022年,宁德时代储能电池销量为47GWh,营收占比为13.69%
保障能源安全、保持能源可负担性和实现能源转型成为能源企业必须面对的三重困境;天然气是能源转型的过渡燃料,也成为企业破解困境的关键
降碳是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和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减污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协同推进减污降碳,有利于改变中国传统低效高碳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
奔驰正在与中国的合作伙伴密切合作,不断探索节能减排的路径,目标是建成可持续高效的生产体系
中国将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推进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深入落实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启动一批节能降碳重大项目和工程,开发推广节能降碳技术,加快建设绿色低碳的产业链供应链,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环境污染、资源匮乏等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
丁薛祥出席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3年会,宣读习近平主席贺信并发表主旨演讲。他强调,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
“碳递减”即碳的替代性减少,应依托低碳、零碳绿色技术减少碳排放;应鼓励地方创新试点,为未来中国低碳转型提供更多借鉴
北京市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力争达到200万辆。截至2021年底,这一数据约为50.7万辆
吉利汽车的毛利率同比下滑3个百分点,至14.1%,2023年全年销售目标为165万量
亟待建立精细、灵活的市场交易机制,满足新能源出力波动性需求,以及新能源消纳成本公平承担
《广东省进一步加大力度支持民间投资发展实施方案》明确,支持民营企业投资建设抽水蓄能、新型储能、太阳能发电、风电、充电桩等能源类项目
《报告》总结了关于气候变化的事实、影响与风险以及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主要评估结论,一以贯之地强调气候变化的风险、人类所能采取的方案、时间窗口的紧迫性,并呼吁“平等、包容和公正”
中国放开澳煤进口 2月澳煤进口量同比增两成;国内外钢材价差扩大 刺激中国钢材出口;中国航空货运疲软 前两月国际货运航班下降超35%
方案覆盖主体仍为发电行业,继续采取基于强度的基准线法分配配额,但将原两年合并履约改为配额年度管理,并逐渐收紧分配基准值。同时新增灵活履约及个性化纾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