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网 > 民生 > 正文

高校产学合作变形记|特稿精选

特稿|财新 林珂莹(实习),黄蕙昭
2023年11月06日 07:30
相当数量的产学融合项目名不副实,原因何在?
资料图:一处高校实验室。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的变形,或可折射高等教育系统内各类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之举措的共同困境。图:视觉中国

  【财新网】一个旨在深化产教融合的教育部项目,被指实践中乱象丛生。

  “教育部搭了一个平台,目的是促进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由企业发出需求出支持资金,高校老师揭榜合作立项。我也联系了几家企业,结果发现几乎所有的企业项目,并非真实需求,本质是吃定老师评职称需求,让老师处(出)钱配合报项目。”今年8月,一则据称出自某高校博导的爆料截图在社交平台流传。

  爆料所指项目,全称为“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下称“产学合作项目”)。据官方介绍,项目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组织,旨在通过“政府搭台、企业支持、高校对接”,“以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需求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改革”。项目规定,企业应向高校提供2万—20万元不等的经费,以资金、技术、软硬件等资源,支持高校开展学科建设、课程改革、师资培训、实验室共建等活动。

责任编辑:任波 | 版面编辑:肖子何

视听推荐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