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网 > 健康 > 正文

记者手记|低价集采药品耗材能否出海?

文|财新 周信达
2025年06月19日 13:46
《建设中国-东盟医药区域集采平台赋能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高水平开放发展实施方案》设定目标,2025年年底前,以中医药、地方特殊病种用药为重点,促进国产药品、医用耗材进入东盟国家市场
东南亚和非洲学员在听中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介绍。图:财新 周信达

  【财新网】因“灵魂砍价”而名噪一时的中国药品集采的直接成果是不断降低的药价。在对国内企业业绩带来压力的同时,是否也存在新的商机?

  6月10日—11日,我跟随国家医保局举办的非洲及东南亚国家医疗保障研修班,与来自马来西亚、老挝、乌干达等12个国家的政府卫生官员、医生,一同参观了一批企业以及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办公室。

  去年年底以来,平稳走过十个批次的药品集采突然点燃舆论,围绕价格、质量的各方讨论持续升温。旨在挤走价格虚高水分、规范医生诊疗行为,这颇具中国特色的改革共纳入435种药品和5批耗材,已成为中国医改的一项标志性制度。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公司股价走势、结构人员变化等投资信息。

责任编辑:任波 | 版面编辑:吴秋晗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