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网 > ESG > 绿色经济 > 正文

“大美丽法案”下的全球能源策略性分流

专栏作家 刘天逸
2025年07月10日 11:31
表面上是财政、补贴与税务政策的技术性调整,实则反映出美国国家安全优先级的全面重置,也意味着中美在绿色能源与科技产业上的战略路径开始出现显著分流
当地时间2025年7月4日,美国华盛顿,白宫南草坪,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签署其标志性的税收减免和削减开支法案“大美丽法案”后,敲响木槌。图:视觉中国

  在地缘政治持续紧张与全球能源格局深度重塑的背景下,美国国会近期通过的《Big Beautiful Bill》(被外界称为“大美丽法案”),成为一项具有分水岭意义的政策事件。该法案不仅调整了美国对新能源的支持逻辑,也将中资企业系统性排除在未来能源战略之外。这一变化表面上是财政、补贴与税务政策的技术性调整,实则反映出美国国家安全优先级的全面重置,也意味着中美在绿色能源与科技产业上的战略路径开始出现显著分流。

政策转向:回归化石能源,绿色能源不再“受宠”

  法案的核心条款指向非常清晰。一方面,美国将终止《通胀削减法案》下的多项新能源补贴机制,涉及风电、光伏与绿电税收激励,标志着其对清洁能源的国家支持进入退坡期。另一方面,更具指向性的内容包括禁止含有“中国等国”供应链的电动车及关键电池产品获得税收优惠,并正式引入“外国关注实体(FEOC)”机制,从制度层面限制中资背景企业参与美国能源与高科技项目。这一系列举措本质上是对中国绿色产业链的“软脱钩”,在全球新能源竞争格局中打开了一道新的政策裂缝。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汪苏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