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网 > 民生 > 正文

残保金年征收数百亿,各地如何用于残障者?

文|财新 范俏佳 汤涵钰
2023年11月07日 08:19
社会对于残保金的设置和收支管理始终存在争议。近年来,这笔款项的征收和使用状况并无明确的公示制度
2022年5月13日,湖北武汉,残疾人专场招聘会现场。上世纪90年代,中国开始倡导建立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制度,即要求用人单位按照在职员工数的一定比例安置残障者。图:视觉中国

  【财新网】2023年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情况申报审核期日前截止。未在规定期限内申报的企业,视为未安置残疾人就业,需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简称“残保金”)。(参见财新周刊《残障者挂靠生意》)作为发展残疾人事业的重要基金,残保金每年征收达数百亿元,近年来运行情况如何?

  残保金属政府性基金,是为保障残疾人权益,由未按规定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缴纳的资金。

  每年向企业征收的残保金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从几百万元到上亿元不等。财新查询到近年部分省市地区的公示结果:譬如天津市南开区税务局公示,2022年共入库残保金8561.5万元;2022年,贵州省征收残保金11.67亿元;北京市怀柔区税务局2019年公示,2016年、2017年分别收缴残保金1.13亿元、9317.63万元。财新了解到,在企业集中的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区级税务征收残保金普遍累计已有数亿元。

责任编辑:任波 | 版面编辑:刘春辉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