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网 > 健康 > 正文

学者关注集采药低价和质量争议 吁推进立法提高透明度

文|财新 周信达
2025年03月18日 07:35
法律学者认为,作为政府战略性购买行为,集采与患者健康保障达成一种公共契约,但现行法律尚不健全
药店工作人员查看集采药品。图:IC photo

  【财新网】今年以来关于集采药疗效的讨论持续升温,不久前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优化药品集采政策,强化质量评估和监管。如何托底质量保障,关乎制度可持续运行和公众信心积累。

  在3月14日洪范法律与经济研究所举办的“药品质量和药品监管问题”研讨会上,多名与会专家关于集采政策优化、上市后监管等议题展开讨论。

  一位长期研究医药监管制度的学者分析,仿制药替代政策存在三层结构性的治理矛盾。一是医药产业上游过度竞争和下游出口端行政集中的矛盾。据他了解,目前上游有四五千家制药企业,但每批中选数量有限,这导致个别规模不大的企业压低价格以求中选,为平衡亏损以及收回前期一致性评价的投入成本,中标后通常会更换辅料、包装。“这与药品安全性没有直接关系,但长期看还是影响到疗效。”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公司股价走势、结构人员变化等投资信息。

责任编辑:任波 | 版面编辑:刘春辉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