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当前位置: 财新网 > 热点 > 保监会提醒

保监会提醒

监管发文禁止金融产品代言人介入销售环节

法分子利用,导致一些集资乱象。还有的利用名人效应过度营销宣传诱导过度消费和超前消费,有可能引发过度负债、暴力催收等问题(参见财新网《明星带货金融产品?银不可盲信》)。 明星为各类互联网平台或

发布时间:2023-04-20
评论(0)

【国内财经】 银保监会表示,从未批准设立“中国时间银行”,谨防上当受骗 “时间银行”APP打着收益高、风险低、背靠国家养老政策等旗号吸引中老年人,银相关投资活动涉嫌违法犯罪。(财新网) 易

热评:

发布时间:2023-04-08
评论(3)

,严重侵害老年消费者合法权益。 银谨防三类养老诈骗陷阱。一是“代理退保”陷阱。不法分子非法获取保单信息后,通过诋毁保险产品、承诺更高收益等手段,鼓动老年人退保并购买所谓“高收益”理财产品。待老

热评:

财新网友41oKXe(哈萨克斯坦)190天19小时30分37秒前
老人跟不上社会的高速变化,所以利用信息差的骗子必然存在而且会时刻翻新各种花样
马源泽(北京)191天13小时21分47秒前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海上特工(广东)191天18小时3分50秒前
缺乏合法合规、诚信透明的养老服务产品,使得诈骗分子有大量可趁之机。
发布时间:2023-04-06
评论(2)

消费者合法权益。 银,广大老年消费者应提高风险防范意识,谨防三类养老诈骗陷阱。 一是“代理退保”陷阱。不法分子非法获取保单信息后,通过诋毁保险产品、承诺更高收益等手段,鼓动老年人退保并购买所

热评:

荣耀无奈(广东)194天17小时48分10秒前
会出现这种现象,一监管部门离不开责任,二顶层设计考虑不周全。
会计分录(北京)194天23小时44分58秒前
多打击诈骗犯罪,少对老年人责备求全。
发布时间:2022-07-12
评论(0)

质民企客户的年利率最低也已经低于3%,但问题在于“制造业客户感觉不需要那么多钱”。 在风险控制方面,银银行机构要做实贷款“三查”,严格制造业贷款分类,真实反映风险情况。做好信贷资金用途管理和

热评:

发布时间:2022-03-14
评论(1)

力催收等。此外,一些商家诱导消费者以贷款或透支方式预付费用,后因各种原因不能持续经营,导致消费者不仅无法享受本已购买的服务,还要面临还款压力和维权困难。对此,银消费者,远离过度借贷营销陷阱

热评:

六块腹肌(东莞)582天20小时13分59秒前
远离陷阱没有错,但设陷阱的是不是要…
发布时间:2021-04-23
评论(0)

大企业的违法成本。(财新) 明星带货金融产品?银不可盲信 对“明星代言”的金融产品或服务,要“三看一防止”:一看机构是否取得相应资质;二看产品是否符合自身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三看收益是否合理

热评:

发布时间:2021-04-22
评论(1)

【财新网】(记者 胡越)近来各类互联网平台及理财投资产品层出不穷,一些机构邀请明星代言推广或站台,存在过度宣传、承诺高额回报、误导性宣传等问题,严重损害了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引发监管部门关注。 202

热评:

财新网友pNUnWk(河北省)877天13小时55分1秒前
玖富不除天理难容
发布时间:2020-12-30
评论(0)

全党工作重中之重;QFII两融业务上线,外资或将以融券为主;央行称,保持对经济恢复必要支持力度;银,远离过度借贷消费营销陷阱;一级市场也“醉酒”,新派白酒成新宠;工信部称,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

热评:

图片

视频

专题推荐: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 1 2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