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当前位置: 财新网 > 热点 > 长期经济

长期经济

人民币汇率定价的三条线索

对可观,对海外资金的吸引力仍强。 一方面由于中美资产收益率之差收敛,但整体人民币资产收益率仍高于美元资产,证券投资项下流出持续时间相对较短,且流出规模较小。 另一方面,过去20年,中国中增速高

发布时间:2023-09-16
评论(0)

景下,除非居民对增长的信心明显上升,不然房地产市场如何有序调整将是未来较长时间的巨大挑战。 另一个对中国不利的因素是人口结构。1990年至2010年,日本人口上升了约4%;据联合国预测,中国总

热评:

发布时间:2023-09-16
评论(63)

国主要的资产风险集中在房地产市场。在人口增长和城镇化放缓的背景下,除非居民对增长的信心明显上升,不然房地产市场如何有序调整将是未来较长时间的巨大挑战。 另一个对中国不利的因素是人口结构

热评:

财新网友qfRSEl(上海)9天2小时52分0秒前
那就看不到了
财新网友RzIso6(内网IP)11天6小时32分3秒前
仁兄这是当前环境下的幽默写法
财新网友Chweyb(上海)19天17小时41分40秒前
前途艰难,依旧乐观
发布时间:2023-09-15
评论(4)

领域流动。国企和财政主导的项目虽然效率低,激励不足,但是可以在经济下行期承担社会保障的作用。当然,这很可能以牺牲效率为代价。 3.数实二元。最近十年,中国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快速发展,为实体经济

热评:

顽石顽世(湖北)29天20小时37分45秒前
文章里只有论点,没有论据。过往不代表将来,短期不代表长期,意志不代表现实。
倔老头(浙江)30天21小时18分42秒前
国企从宏观经济来看其实就是个负担,除了垄断盈利就剩低效,腐败温床。走民营化才是正道。经济就是经济,不应该被政治绑架。
幸福小鸟伏特加(北京)31天7小时22分53秒前
国企大蹲底缺乏创新动力,不会坍塌同时也不会扭转乾坤带来希望
发布时间:2023-09-14
评论(9)

转正)、房地产深度调整以及人口老龄化等问题,许多投资者担心中国可能会陷入停滞和通缩困境,类似日本在1990年后经历了“失去的十年”或“二十年”。 中国经济发展现状与1990年代初的日本有很多相

热评:

Dream天蓝地绿(广东)31天15小时13分57秒前
退休社保公开公正,减员增效……。有效的方法不少,会用?
明眸421(湖北)31天18小时29分0秒前
假设很美,现实很难
JacobLam(广东)31天18小时50分14秒前
不是所有国家,甚至不是大多数国家都能进入发达阶段的!
发布时间:2023-08-24
评论(0)

够实现长期稳定。而这又取决于增长的稳定和资本回报率的稳定。中国目前股票市场历史较短,还无法从长期角度考察其投资回报率的稳定性,但中国资本回报率自1978年稳定了近20年,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

热评:

发布时间:2023-08-18
评论(4)

缓和减轻了衰退的幅度。 我们对日本在失落30年间的经济表现进行了复盘,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日本在低迷的过程中,日元却保持着相对强势。从汇率角度而言,强势货币与基本面的羸弱形成矛盾,且大规模

热评:

alanzheng70(广东)32天9小时14分4秒前
就是说日本三十年来没有真正衰退过。
阿毛hy2(吉林)45天22小时59分57秒前
全完了
Hong7206(陕西)58天20小时37分20秒前
咱们未来一定是货币大斜率贬值,海外投资增长弥补不了国内衰退。简而言之:不如日本。
发布时间:2023-08-18
评论(19)

发育儿补贴,将具有明显的拉动经济效应,还有利于创新活力。而且,直接发钱或者发消费券比降低利率等其他刺激政策见效更快。 至于发钱的具体方案,有人主张直接每人发1000元。但是也有观点认为,考虑到

热评:

Tommy2323(福建)10天4小时21分1秒前
不是很赞同。个人感觉发钱在美国行得通,但在国内未必,因为实际情况不一样啊。美国那种本来大多数人就是在提前消费的环境,多一笔现金可能真的会大幅提升消费动力。就像是月光族突然手里多了1000块钱那种。但是国内本来就是仓鼠党不少,总的存款数额又不少,说明很多人不是没钱,是不敢花钱。这种需要提振对未来收入信心的,哪里是光靠发几千块钱能搞定的?我很怀疑。我认为多了这几千块钱,本来就会消费的还是会消费,本来就不打算消费的人还是会存起来,那么这样的话发的钱全沉底了,就没有实际意义。生育补贴同理,差的不是底层教育的钱,更多是因为经济形势带来的内卷压力,这种不靠舒缓劳动力市场和教育的关系,去发钱是没啥实际作用的,个人意见。
chcgghjd(贵州)10天15小时15分19秒前
知易行难
财新网友Fx0CIp(浙江)10天15小时29分7秒前
三胎奖励本身就是对人的不尊重。所有小孩都应该有同等的福利。功利主义盛行会不断撕裂社会,到时候必然自食其果。
发布时间:2023-08-12
评论(6)

乐观那么简单。中国耐用品消费率和私人部门投资率都远不及此前水平、居民储蓄率飙升,都说明了问题的严重性。这些趋势都与市场主体的决策相关,居民和企业越来越担心资产损失,优先考虑短期流动性而不是投资

热评:

offa2007(河北)59天18小时38分15秒前
疫情结束后经济复苏缓慢,反映出深层次问题。十几年了,山还在那里。
勉力明(宁夏)61天20小时37分16秒前
高增长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今后要慢慢适应4%-5%的日子。
财新网友it7XqY(北京)62天4小时34分36秒前
消费主力的中产家庭可支配收入就那么多。疫情期间旅游经费被转移到耐用品投资、消费升级。疫情后这部分可支配收入又分配回出行旅游,必定带来消费降级。此外,多个行业受监管打压造成中产家庭可支配收入下降和对失业的预期增加,恢复消费就更是天方夜谭了。

图片

专题推荐: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 1 2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