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博士毕业回国任教,已经十五年了。作为经济学方面高教改革(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常任轨制度,或者叫长聘制度)的最早亲历者之一,我一直在想:当前中国高校的改革方向对不对?是不是有利于中国经济向创新驱动的方
“破四唯” 方面开始采取措施,目标是为科研人员营造宽松自由的科研环境。许多研究型高校和科研院所实行了常任轨(tenure track)制度,让青年科研工作者有了更大的成长空间,科研资源分配不合理的问题
热评:
使用美国前35名的经济系在1996-2010年的常任轨教师数据。作者将前35的经济系进一步划分为4个级别:①前5;②6-15名;③16-25名;④26-35名。并将任职结果划分5类:①拿到tenure
种非升即走的机制,12年前就在上海财经大学以“常任轨”的经济学教育改革名义推行了。 但是,对大多数中国人而言,其实不太明白这个“常任轨”(或者叫终身教授)是个什么意思?中国大学里面的教授不是铁饭碗
国和香港的大学普遍实行的常任轨(tenure-track)制度,是国际通行的教职人员学术考核制度,清华北大现在也都引进了这种制度。博士毕业后从助理教授做起,需要在第七年通过考核获得晋升,拿到终身教职
),并且在私立学校体制内,短期教师可以根据自身教学表现,后续转为常任轨(regular teachers)。而在公立学校,短期合同教师要想转为常任轨首先要通过就业考试(employment
决定接受这项工作。上科大的目标是成为一所国际性、高声望的小规模研究型大学,某种意义上说,要成为类似加州理工学院那样的大学。上科大采用了“常任轨”(Tenure track)教职制度,这是国际通行的制度
对于在国内和出国继续深造的那部分人,由于所在国家相关研究经费的波动,和教职市场供需的变化,很多人毕业后在学术界求职时难以立即找到满意的常任轨职位。其中相当多人需要在找到第一份长期教职之间做好几份、并在
大学那样对常任轨教师实行三年一次的考核,那么这样的文章很可能要跟着作者“改嫁”了。 REStat是综合性的世界顶级期刊(A类),在经济学期刊中大约排名前十。是不是越好的期刊,发表周期就越长呢?不是
图片
视频
“破四唯” 方面开始采取措施,目标是为科研人员营造宽松自由的科研环境。许多研究型高校和科研院所实行了常任轨(tenure track)制度,让青年科研工作者有了更大的成长空间,科研资源分配不合理的问题
热评:
使用美国前35名的经济系在1996-2010年的常任轨教师数据。作者将前35的经济系进一步划分为4个级别:①前5;②6-15名;③16-25名;④26-35名。并将任职结果划分5类:①拿到tenure
热评:
种非升即走的机制,12年前就在上海财经大学以“常任轨”的经济学教育改革名义推行了。 但是,对大多数中国人而言,其实不太明白这个“常任轨”(或者叫终身教授)是个什么意思?中国大学里面的教授不是铁饭碗
热评:
国和香港的大学普遍实行的常任轨(tenure-track)制度,是国际通行的教职人员学术考核制度,清华北大现在也都引进了这种制度。博士毕业后从助理教授做起,需要在第七年通过考核获得晋升,拿到终身教职
热评:
),并且在私立学校体制内,短期教师可以根据自身教学表现,后续转为常任轨(regular teachers)。而在公立学校,短期合同教师要想转为常任轨首先要通过就业考试(employment
热评:
决定接受这项工作。上科大的目标是成为一所国际性、高声望的小规模研究型大学,某种意义上说,要成为类似加州理工学院那样的大学。上科大采用了“常任轨”(Tenure track)教职制度,这是国际通行的制度
热评:
对于在国内和出国继续深造的那部分人,由于所在国家相关研究经费的波动,和教职市场供需的变化,很多人毕业后在学术界求职时难以立即找到满意的常任轨职位。其中相当多人需要在找到第一份长期教职之间做好几份、并在
热评:
大学那样对常任轨教师实行三年一次的考核,那么这样的文章很可能要跟着作者“改嫁”了。 REStat是综合性的世界顶级期刊(A类),在经济学期刊中大约排名前十。是不是越好的期刊,发表周期就越长呢?不是
热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