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当前位置: 财新网 > 热点 > 承债式收购

承债式收购

【周末特供】信托业履冰 如何化险为夷?

也在被追责中。 眼下,处置违约项目以及存续项目风险排查,成为信托公司的当务之急。无论是直接出售项目债权,还是贷款重组、司法诉讼、抵押物变现、参与破产等,都耗时较长;而以“”地产项目的股权和管

发布时间:2023-05-13
评论(7)

长;而以“”地产项目的股权和管理权,对信托公司的项目运营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在信托业不景气的环境下,对于那些不良率高企、连年亏损严重、持续经营困难的信托公司,想要通过引入战略投资人的方式来帮

热评:

B3454(新疆)148天12小时1分12秒前
中信的房地产信托都发不出去
财新网友neWRyh(内蒙古)153天6小时55分38秒前
信托
冷静的狮子(辽宁)153天9小时28分14秒前
准确的说,是现有人员无法适应新规下的业务拓展。
发布时间:2022-12-10
评论(1)

权了,只要接盘方愿意承接全盘债务,就可让出控制权,只需要平安退局”。 “如果现在福建国资委愿意协调地方国资,哪怕他们0元,我们老板也愿意接受。”有这样想法的出险房企不少,但问题在于地方国资不

热评:

财新网友Ky0qvR(上海)7秒前
稳住别浪
发布时间:2022-12-10
评论(4)

企老板如今都着急脱身,“不在乎控制权了,只要接盘方愿意承接全盘债务,就可让出控制权,只需要平安退局”。 “如果现在福建国资委愿意协调地方国资,哪怕他们0元,我们老板也愿意接受。”有这样想法的

热评:

老东7684(广东)304天12小时42分7秒前
作为地产融资从业人员感叹几句。这些年融资政策就像调料,浓了加水、咸了放盐。多年来忽左忽右的政策变动,催生了太多不得已而为之的政策套利,滋生了大量潜在问题。如果意在解决这些潜在问题,按我们头痛治头的监管思路又会催生新的问题。当然,这种现象早就不限于地产行业了。
财新网友TMBRX1(上海)307天16小时27分48秒前
股权
Jack34(北京)307天18小时56分32秒前
消费不足主要是信心问题,三年疫情。2013年房地产直接融资堵死,催生了影子银行--信托、P2P以及其他互联网金融。到如今彻底放开,总觉得预期不稳定,忽上忽下。
发布时间:2022-02-26
评论(1)

人士称,恒大将合作项目归边处置,不仅为旗下项目保交楼解决资金问题,还能够以股抵债,化解部分前期债务。 公告显示,上述交易属于,中国恒大可收回四个项目部分前期投资款共约19.5亿元,可化解相关

热评:

财新网友NKYaEJ(江苏)597天10小时59分56秒前
是金融机构自救吧。
发布时间:2022-02-19
评论(0)

”两个指标,要求超标银行逐步压降涉房贷款比例。 另据财新从房企端了解,金融监管层已下发通知,针对出险企业项目的,并购贷款亦不再计入“三道红线”考核中。 “三道红线”是指房企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

热评:

发布时间:2022-02-19
评论(1)

,针对出险企业项目的,并购贷款亦不再计入“三道红线”考核中。 “三道红线”是指房企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不得大于70%,净负债率不得大于100%,现金短债比不小于1。这一规定是监管层于

热评:

布雷斯图塔(上海)585天16小时25分7秒前
有金融支持,关键也要看谁敢逆势去收并购,一项目一议,规模大不了
发布时间:2022-02-17
评论(4)

通知,针对出险企业项目的,并购贷款亦不再计入“三道红线”指标。这意味着并购融资的使用不计入“三道红线”所提到的房企有息负债规模增速中。 尽管监管部门鼓励开展并购贷款,但不少银行仍较为谨慎。一

热评:

考拉Jvv(北京)602天20小时26分35秒前
发行是一回事,有没有人买又是另一回事……
考拉Jvv(北京)602天20小时27分24秒前
既然有人发行,肯定就是算好了会有人买
财新网友NKYaEJ(江苏)605天23小时15分24秒前
利好国企央企。
发布时间:2022-01-15
评论(0)

兼并收购出险和困难房地产企业项目的并购贷款,暂不纳入银行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 此外有媒体报道称,目前银行已告知一些大型优质房企,针对出险企业项目的,相关并购贷款不再计入房企融资的“三条红

热评:

图片

视频

专题推荐: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 1 2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