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当前位置: 财新网 > 热点 > 当期消费

当期消费

中国化债,日本方式可行吗

况下,企业逐渐减少投资,增加现金流,此时企业应该增加消费,维持国内经济的供需平衡,但由于债务压力过大,预期物价持续下降,企业也开始增加储蓄,减少。 此时我们不能再增加投资,尤其是不能再让政府加

发布时间:2023-06-29
评论(0)

命的,将它们整合在一起就变成了令人难以忍受的自负,这种自负足以令现代宏观经济学窒息。 谬误1:任何宏观模型的核心必须是与未来消费之间的权衡 中世纪的农民无法从他们的封建领主那里获得信贷,因此

热评:

发布时间:2023-06-25
评论(1)

。伴随着利率走低,居民预期未来存款收益减少,选择增加储蓄以提高未来收入水平,从而延迟,储蓄利率弹性的“收入效应”较明显,因此储蓄利率弹性和消费利率弹性均处于较低水平。 在以上四个阶段,实际贷款利

热评:

AFdn(上海)113天22小时42分19秒前
好文
发布时间:2023-06-05
评论(3)

需求不足,可以在微观机制上找到成因。 居民和企业个体收入现金不足,和未来投资预期转为谨慎。私人部门缩减消费,降低投资,甚至主动降杠杆,收缩资产负债表。 微观层面收入预期下降同时降杠杆,可以在宏

热评:

财新网友XP8U1v(浙江)133天16小时16分30秒前
最后一句才是关键。怎么修复?为什么不投资啊?
桃李亦言(北京)133天17小时22分23秒前
银行都是国家的,降息基本上就是减税。感觉现在的思路就是,宁愿资金在某些机构之间空转,也不愿意给民企和房贷降息
财新网友fr0aNL(浙江)133天22小时56分50秒前
降息不是好政策吗
发布时间:2023-06-02
评论(0)

主要包括两条:一是通胀预期促使实体部门平滑未来消费,增加,直接作用于通胀,即“通胀驱动因子→通胀度数↑→通胀预期↑→<...

热评:

发布时间:2023-05-16
评论(1)

”中提及“中国疫情‘伤痕效应’尚未消退,居民超额储蓄向消费的转化受收入分配分化、收入预期不稳等制约;近期居民出现提前还贷现象,也一定程度影响”。也就是说,居民超额储蓄高企、提前还贷现象增加,影

热评:

段巍(浙江)153天1小时34分17秒前
居民不买房,消费也仅限于偶尔吃喝玩乐。耐用品消费离不开房地产的繁荣。
发布时间:2023-05-16
评论(3)

,居民超额储蓄向消费的转化,也受收入分配分化、收入预期不稳等制约,以及近期居民出现的提前还贷现象也一定程度影响。 另外一个因素是当前中国供给能力较强。《报告》指出,随着国内生产持续加快恢复

热评:

包包包包(内蒙古)153天6小时20分21秒前
疫情3年让大家一起直接夸过了人生的一个阶段。都变得更加 保守了
方小小方(北京)154天4小时40分41秒前
光明的未来
sdafasdf(北京)154天4小时59分36秒前
那就是了
发布时间:2023-05-04
评论(3)

度。 4.心理预期 人们的实际消费通常情况下取决于可支配收入和边际消费倾向即消费意愿,而居民的意愿往往和对未来收入及保障预期有关。2020年疫情期间的实证数据显示,人们消费支出的同比降幅高于人

热评:

马桶狼(贵州)165天6小时14分17秒前
一个猜想:少数微观个体持有的财富占社会总财富的比重过大可能会使从宏观上看社会的消费动力减弱。
David_Fang(湖北)165天6小时43分16秒前
不能断章取义,2019年消费占GDP的比重是57.8%,现在的回落更多是居民的资产负债表修复中。
潇湘牧之(广东)165天19小时28分34秒前
很受启发
发布时间:2023-03-15
评论(0)

新传媒近日对14家国内外机构的调查显示,经济学家对同比增速的预测均值为3.2%,预测区间为1.0%至7.0%。 按消费类型分,1—2月商品零售同比增长2.9%,较前值加快3.0个百分点;餐饮同

热评:

图片

专题推荐: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 1 2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