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当前位置: 财新网 > 热点 > 个人信息犯罪

个人信息犯罪

国风|侵犯个人信息的多是“内鬼”

文|财新周刊 黄雨馨 侵犯公民高发,利用AI换脸技术盗窃、诈骗的新型犯罪增加。这类犯罪行为如何实施?有哪些特点? 8月10日,公安部新闻发布会披露相关内容,同时公布十起重大典型案例。数据

发布时间:2023-08-12
评论(6)

【财新网】侵犯公民高发,利用AI换脸技术进行盗窃、诈骗的新型犯罪增加。这类犯罪行为如何实施?呈现哪些特点?8月10日,公安部举行新闻发布会披露相关内容,同时公布十起重大典型案例。数据显示

热评:

回来了(山东)65天23小时16分14秒前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高发" ——十年来各种网站,软件,互联网服务实施了各种实名制、备案制、申报制,其宣传的目的之一就是防止非法信息传播,为什么十年后个人信息还是会被滥用地愈演愈烈呢.
陆荏蚁(广东)61天14小时19分0秒前
相反,实名制后,更容易采集用户信息来贩卖…
山高月小0(福建)64天1小时5分22秒前
行政单位内部人事部门利用人脸识别打卡设备采样员工人脸信息卖掉
livermores(上海)64天19小时37分23秒前
公安内鬼也多
发布时间:2023-03-08
评论(6)

,最高检指导浙江检察机关办理取快递女子被造谣出轨案,建议公安机关以诽谤罪立案,推动自诉转公诉,确立网络人格权保护公诉原则;坚决惩治网暴“按键伤人”,从严追诉网络侮辱、诽谤、侵犯公民1.4万

热评:

XMU-Derivatives(福建)222天21小时35分42秒前
打击诽谤和言论自由之间的权衡
财新网友p9kGpO(河北)222天21小时58分22秒前
名人不是人吗?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hinawall(北京)222天22小时56分40秒前
网暴真正伤害的是普通人,不是名人。把名人当成保护对象,不能质疑,是本末倒置。其用意不是在打击网暴行为。
发布时间:2022-12-09
评论(1)

件,实际是黑客制作的钓鱼工具,当用户下载安装后,其个人信息不知不觉就会被窃取。近日,最高检察院发布五起侵犯公民典型案例,其中包括已审结的利用伪造“颜值检测”软件进行侵犯公民

热评:

镇江望长江(江苏)312天21小时32分14秒前
首份财报出炉
发布时间:2022-12-08
评论(2)

【财新网】表面上是一款“颜值检测”手机软件,实际是黑客制作的钓鱼工具,当用户下载安装后,其个人信息不知不觉就会被窃取。近日,最高检察院发布五起侵犯公民典型案例,其中包括已审结的利用伪造

热评:

财新网友Ky0qvR(上海)308天21小时43分27秒前
整治
小鳄(湖北)313天17小时33分49秒前
处罚太轻了
发布时间:2022-12-01
评论(0)

疗四类信息的保护。例如,公安机关通过对电信网络诈骗的“每案回溯”,重点打击相关联的个人信息非法获取渠道;同时,检察机关也在追究窃取、倒卖公民行为刑事责任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办理附带民事公益诉

热评:

发布时间:2022-09-07
评论(0)

罪所得收益等。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1年,法院一审审结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犯罪案件6.7万件,10.2万名被告人被判处刑罚;审结侵犯公民案件1.3万件,2.7万名被告人被判处刑罚

热评:

发布时间:2022-06-18
评论(40)

》,处理个人信息不仅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和诚信原则,还应当具有明确、合理的目的,并应当与处理目的直接相关。将本来仅限于防疫使用的健康码作为限制储户行动的工具,涉嫌侵害公民。国家机关为履行

热评:

且听风吟RS(江西)309天11小时39分37秒前
你预计的没错,最近接到的一个诈骗电话都能叫出我名字了
细细的红线(北京)49分49秒前
这样的行为不就是破坏防疫大计,不得采取强制措施!
小米电饭锅(上海)483天23小时24分16秒前
编辑絮语这几期怎么没有啦?
发布时间:2020-11-01
评论(0)

善了个人信息保护的主要规则,诸如在修改刑法中,确立了惩治侵害的法律制度,并将个人信息作为《民法典》一项重要民事权利加以首肯。但是,这些立法仍难以适应互联网信息快速发展形势,有必要制定出台专

热评:

视频

专题推荐: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 1 2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