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当前位置: 财新网 > 热点 > 个人信息泄露

个人信息泄露

监管关注银行“沉睡账户” 启动为期一年的提醒提示专项工作

涉及纠纷调解、客户信息泄露、未经消费者授权擅自办理业务、违规营销宣传纪念币等内容(参见财新网《三部委发布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案例 警惕电诈及》)。■

发布时间:2023-10-10
评论(1)

【财新网】为期一个月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月”渐进尾声,金融监管总局联合人民银行、证监会发布28个典型案例,旨在推动行业举一反三、以点带面,进一步规范经营行为;同时,帮助广大金融消费者了解政策

热评:

言声乐(北京)6天2小时31分33秒前
警惕银行不当营销宣传
发布时间:2023-09-28
评论(1)

项制度,贯彻落实党中央部署,建立大型支付平台企业联合监管长效机制,促进支付和金融科技规范健康发展。 “支付机构在防止、维护数据资金安全的方面,必须承担起更大的合规责任。全行业需要增强合规意

热评:

财新网友ERSoe6(广东)18天18小时2分44秒前
监管能力建设仍需持续加强,对风险的分析研判需要更加及时精准。
发布时间:2023-09-19
评论(3)

。 “消费者应培养正确的投资理念,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信息甄别能力,避免因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如不慎被骗或遇到可疑情形,应及时保留聊天记录、转账记录、银行账号等关键信息,第一时间向当地公安机关报

热评:

冷静的狮子(辽宁)27天18小时6分46秒前
所以已经抓人了!
sunshine9199(西藏)41分23秒前
维护金融消费者权益
财新网友ndtlmS(哈萨克斯坦)28天2小时46分32秒前
恒大金融怎么算
发布时间:2023-08-12
评论(6)

上述手法,公安机关出台了相应的治理措施。发布会表示,针对快递信息泄露引发电信诈骗的问题,公安部会同中央网信办、国家邮政局联合开展为期六个月的邮政快递领域治理专项行动,期间共侦破窃取、贩卖快

热评:

回来了(山东)65天6小时20分7秒前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高发" ——十年来各种网站,软件,互联网服务实施了各种实名制、备案制、申报制,其宣传的目的之一就是防止非法信息传播,为什么十年后个人信息还是会被滥用地愈演愈烈呢.
陆荏蚁(广东)60天21小时22分53秒前
相反,实名制后,更容易采集用户信息来贩卖…
山高月小0(福建)63天8小时9分15秒前
行政单位内部人事部门利用人脸识别打卡设备采样员工人脸信息卖掉
livermores(上海)64天2小时41分16秒前
公安内鬼也多
发布时间:2023-08-08
评论(0)

个人图像等行为,防止、篡改、丢失或者被非法获取、非法利用。 第九条 宾馆、银行、车站、机场、体育场馆、展览馆、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等经营场所,除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使用人脸识别技术验证

热评:

发布时间:2023-07-04
评论(8)

信息等。 《民法典》出台后,民事诉讼案由中已有“个人信息保护纠纷”,权益受侵害者可以提起诉讼,主张维权。在刑事案件中,涉及民事责任的,通常会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方式进行。类似导致受害者众

热评:

宋灵燕er(重庆)103天5小时14分44秒前
都能像你这么思考问题欺上瞒下的事儿大概会少很多
财新网友16IH1B(辽宁)104天22小时11分59秒前
学习了
健翮凌空(上海)104天22小时40分39秒前
大概率这个马同学在学生处帮管就业的老师干过活
发布时间:2023-06-03
评论(2)

风险主要是指个体层面的风险,医学领域最低风险的定义只针对个体或特定人群的风险,很少有泛化风险;而在人工智能相关的科技活动中,公众担心的风险则可能包括《征求意见稿》中提到的、技术漏洞逃逸等泛

热评:

长征7585(北京)130天17小时46分9秒前
难得的好文章
身着洁白的细麻衣(浙江)134天17小时11分59秒前
有种“科学”的本质是反科学,有种“伦理”的本质是反伦理。可怕的是,他们声称自己代表未来趋势。可悲的是,有人相信他们。
发布时间:2023-06-03
评论(0)

只针对个体或特定人群的风险,很少有泛化风险;而在人工智能相关的科技活动中,公众担心的风险则可能包括《征求意见稿》中提到的、技术漏洞逃逸等泛化风险。因此,《征求意见稿》中的伦理风险与医学伦理

热评:

图片

视频

专题推荐: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 1 2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