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是想显得比较谨慎一些,因为记忆中似乎也曾有国企破产的案例发生,比如许多年前的广国投,但那毕竟是个案。如上所说,从理论上看,国企是天生的“软预算约束”,因为它们的产权所有者——政府对它们负有“无
政破产案。国内大型金融机构倒闭的也不是没有,远的如广国投、海发行、南方证券、华夏证券,近的如包商银行、锦州银行陆续被接管重组。如果再考虑通胀、安居等机会成本,以及海外的负利率政策,所谓的保底保收益也只
热评:
年代“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下简称“广国投”)的破产重组也许可以成为城投平台破产重组的一个参考。当时,虽然各种书面文件都明文写着“债券没有得到中央或省政府担保”,但是外资机构认为“广国投”代表政府信
旧面目不清,并没有成为真正的资产管理者。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信托业有过两轮激烈的出清,短短几年时间,从700多家压降到200多家,最后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下称“广国投”)被关闭,成为中国
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下称“广国投”)被关闭,成为中国金融改革史上打破刚兑、引导信托公司回归资产管理正途的关键性节点。 遗憾的是,广国投破产之后廿年,信托业仍然以影子银行式的贷款业务、通道业务为主业,真
国企会为了所谓的“国际观瞻”,有较强的意愿砸锅卖铁兑付境外美元债。2017年开始的一系列案例也加强了投资者的这种期望。但最近,我们却正在目睹这一内外有别的信仰逐渐破灭。 抛开上个世纪轰动亚洲市场的广国
支持。 上世纪末以“广国投”破产和粤海重组为标志化解广东金融风险的经验今天仍然值得借鉴。上世纪80-90年代,广东省凭借沿海优势和临近港澳、东南亚的便利获取大量国际资本。然而,当亚洲金融危机来临后,广
住了非常大的压力。90年代末,中国也发生了金融风险,当时的金融风险实际上比今天还要大,只是表现形式不一样。我们看到广国投的破产、粤海的重组。那次改革其实催生了很多企业家,我后来跟很多企业家交流的时候
机构的倒闭。1990年代末那次出清,如果没有广国投、海南发展银行的破产,可能很难出现实质性的进展,这一轮出清的力度显然还没有到位,要知道,当时仅广东省就关停了近千家金融机构。 第二,可能是一批违法违规
图片
视频
政破产案。国内大型金融机构倒闭的也不是没有,远的如广国投、海发行、南方证券、华夏证券,近的如包商银行、锦州银行陆续被接管重组。如果再考虑通胀、安居等机会成本,以及海外的负利率政策,所谓的保底保收益也只
热评:
年代“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下简称“广国投”)的破产重组也许可以成为城投平台破产重组的一个参考。当时,虽然各种书面文件都明文写着“债券没有得到中央或省政府担保”,但是外资机构认为“广国投”代表政府信
热评:
旧面目不清,并没有成为真正的资产管理者。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信托业有过两轮激烈的出清,短短几年时间,从700多家压降到200多家,最后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下称“广国投”)被关闭,成为中国
热评:
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下称“广国投”)被关闭,成为中国金融改革史上打破刚兑、引导信托公司回归资产管理正途的关键性节点。 遗憾的是,广国投破产之后廿年,信托业仍然以影子银行式的贷款业务、通道业务为主业,真
热评:
国企会为了所谓的“国际观瞻”,有较强的意愿砸锅卖铁兑付境外美元债。2017年开始的一系列案例也加强了投资者的这种期望。但最近,我们却正在目睹这一内外有别的信仰逐渐破灭。 抛开上个世纪轰动亚洲市场的广国
热评:
支持。 上世纪末以“广国投”破产和粤海重组为标志化解广东金融风险的经验今天仍然值得借鉴。上世纪80-90年代,广东省凭借沿海优势和临近港澳、东南亚的便利获取大量国际资本。然而,当亚洲金融危机来临后,广
热评:
住了非常大的压力。90年代末,中国也发生了金融风险,当时的金融风险实际上比今天还要大,只是表现形式不一样。我们看到广国投的破产、粤海的重组。那次改革其实催生了很多企业家,我后来跟很多企业家交流的时候
热评:
机构的倒闭。1990年代末那次出清,如果没有广国投、海南发展银行的破产,可能很难出现实质性的进展,这一轮出清的力度显然还没有到位,要知道,当时仅广东省就关停了近千家金融机构。 第二,可能是一批违法违规
热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