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当前位置: 财新网 > 热点 > 海外地产

海外地产

【市场动态】全球商业地产崩跌重创韩国投资者 券商巨额敞口为流动性危机埋下伏笔

Investors Service估计,券商行业规模14.1万亿韩元(104亿美元)敞口中有超过20%面临违约风险 —— 随着开始到期的贷款和投资数量增多,这个数字势必会攀升。 虽然银行家和分析师普遍认为

发布时间:2023-09-28
评论(0)

Investors Service估计,券商行业规模14.1万亿韩元(104亿美元)敞口中有超过20%面临违约风险 —— 随着开始到期的贷款和投资数量增多,这个数字势必会攀升。 虽然银行家和分析师普遍认为

热评:

发布时间:2023-06-21
评论(3)

形成与低息政策和流动性泛滥相关,而泡沫破灭则往往起因加息收紧流动性。 回溯中国过往历史商品房销售数据,也能发现每一轮地产周期背后都有政策调控的影子。政策松紧决定了地产周期的开始与终结。 与泡沫

热评:

回来了(荷兰)118天19小时21分38秒前
专栏更新频率很高,但探讨问题不甚深刻,譬如人口年龄结构与购房数量的迁移数据甚至没有图...大多数读者可能青睐从有横向有纵向对比的视角解读经济运行——其实倒可以不用这么在乎即时性。
财新网友EpEzJr(北京)118天21小时17分3秒前
不能说真话可以选择不说
冷静的狮子(辽宁)118天21小时31分54秒前
在房地产市场总体从新房市场成交主导切换进入后二手房成交为主导的新阶段,只考虑新房市场的调控政策“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的做法,都已经无法产生预期效果。现在支持地产政策的最好方式是深化改革:市场出清+现房销售,让一部分竞争落败的地产公司有序退出市场,同时逐步推动新房现房销售以短时间降低市场供给,既降低了金融杠杆又进行了供给侧改革,促使房地产市场进入尽快一个新的供求平衡,进而达到稳定目标。
发布时间:2023-06-09
评论(4)

给不足。 第三,本轮地产下行,问题源头不是地产的金融杠杆过高。 参考我们5月初的调研反馈,今年4月以来地产量价降温,压力并非缘起金融杠杆,而是居民收入预期下降,这一点非常不同于泡沫破裂的经验

热评:

文瀚(浙江)126天13小时22分27秒前
今天6月13号看到早报说的一揽子计划,这篇文章提前了几天,有一定价值
钟强苏州沃诺斯精密1866258(江苏)127天10小时50分36秒前
我觉得地产,是极大的金融属性,核心是在 买涨不买跌,核心的核心是买房者的预期。房价处于高位即代表位于风险高位,在预期下行情况下,房产销售是走弱的。当买房不再预期盈利,很难出现回暖
董事长7267(广东)129天10小时17分45秒前
朋友,能说的,人家都说了
发布时间:2022-09-16
评论(0)

能也会出现利率“下台阶”的趋势。但是短期内,利率是否会继续下行,则取决于降息是否还有空间。 “崩塌”启示录 纵观各国地产部门出现问题后,由于“旧引擎”无法继续支撑经济维持原有的增长模式,利率长

热评:

发布时间:2022-09-08
评论(0)

动密集型产品对中国出口的拉动也由7月的3.1%降至0.7%,其中服装及衣着附件、玩具、塑料制品等产品出口增速大幅回落至10%以下,而家具相关产品同样受到周期回落的影响,8月中国家具出口金额同比

热评:

发布时间:2022-06-10
评论(2)

,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过,家具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同样受到市场降温的影响,5月中国家具出口金额同比仅增长0.3%。最后,除以上两类产品外的其他产品对中国出口的拉动也

热评:

财新网友owk2CA(长春)494天22小时34分2秒前
好文章,只看进出口额会忽略进出口数量,进出口额包含物价上涨因素,而进出口数量的对比反映真实需求的增减。
陈肖敏(中山)494天23小时56分0秒前
我们能说的隐忧,基本上围绕疫情和发达经济的需求回落。但我们都知道,真正的隐忧是什么,正所谓:看破不说破。
发布时间:2022-01-05
评论(0)

【财新网】新冠疫情无阻新加坡投资者扩张的热情。2021年,新加坡海外非住宅房地产投资额达373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二大海外非住宅房地产投资国,仅次于美国。 新加坡非住宅房地产海外投资类别更加多

热评:

发布时间:2021-11-15
评论(0)

年中之后即呈现下行趋势。2009年-2018年的三轮地产周期,贷款放缓一般在5-8个季度,这次已经放缓了12个季度,信托已经放缓了15个季度。国内和债的融资分别在2016年和2017年达到高峰

热评:

视频

专题推荐: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 1 2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