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当前位置: 财新网 > 热点 > 货币化棚改

货币化棚改

止血、输氧、激活:对当前经济和债务的看法

多的财政功能,比如2015年到2018年的,规模就达3.6万亿,这是不是中行政府债务呢?央行现在有一批结构化的工具,使得其财政功能还在不断上升。另外,地方政府的债务中,全国人大批准的那部分

发布时间:2023-09-13
评论(3)

2018年的中国的,消耗了三四五线城市的需求,也在一定程度制造了当地房地产泡沫,泡沫破裂后价格下滑,使得很多居民的资产负债表以及买房的信心受损。 第三个原因是中国的一线、二线城市以及部分的三

热评:

sunshine9199(西藏)29天2小时4分31秒前
房地产还是支柱
猩哗社(江苏)32天2小时34分33秒前
房地产规模太大了,必须要解决这一问题,躲不开。
zhou_xy(江苏)33天5小时24分19秒前
在这个地方,离开房地产那就不叫经济了
发布时间:2023-07-21
评论(9)

空间。 2、聚焦房地产的具体建议 一方面确实要考虑大幅放松限价、限购和限售等调控措施,另一方面不是简单的放松和刺激,应该与之前简单的、大规模资金下拨不同,要适度结构性改革,关键是土地资源的重

热评:

CF666(上海)56天23小时50分37秒前
这篇文章在7.24局会议之前写成,确实有料,判断也准确
西西弗斯在赛博(山西)59天8小时59分13秒前
可惜没人听你的啊。
岭上春雪(重庆)59分55秒前
任泽平:国民经济的大循环,正在从房地产、土地财政、银行这三角循环,转向科技创新、资本市场、实体经济。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发布时间:2023-07-11
评论(8)

挡经济的复苏,因为历年拯救中国经济的常胜将军——房地产在、低利率和累积需求等燃料的助催下,终于强势崛起,带动了整个经济的强劲复苏。当房地产价格狂飙的时候,资产负债表迅速修复,同时财富的溢出效

热评:

财新网友vyVNMs1O2(摩尔多瓦)91天21小时45分6秒前
所以这一轮应该以什么为抓手呢
Icescream(天津)94天19小时49分7秒前
理性上支持政府的高质量发展,债务定力,但是感性上还是希望救一救,毕竟生活实在是太难了。
邵超6930(上海)95天1小时16分30秒前
具体内容是什么呢?
发布时间:2023-06-29
评论(14)

行不仅会带来负面的财富效应从而削弱居民消费,也会增加金融系统的信贷风险。过去十几年的几轮复苏中,房地产是每次复苏的发动机。上一轮2016年~2017年的复苏之中,因为对房地产的巨幅拉动,流向

热评:

胡说八道乱弹琴(重庆)106天7小时13分58秒前
中国的现实问题是什么?臃肿虚胖,大而不强。核心的症结就在于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科技创新对中国而言,已经不仅仅是发展问题,更是生存问题。这些问题是时代的呼唤
不定项选择(河南)107天4小时41分22秒前
相比较陆老师的建议,政策需要跟进和突破的太多
鸡腿是个干大事的人(山东)107天18小时31分42秒前
陆挺的分析对策是辜朝明对中国建议的细化 野村对于资产负债表衰退的研究值得我们思考毕竟是资产负债表衰退理论的开山始祖
发布时间:2023-05-06
评论(2)

,这是因为房地产行业还扮演一个极为重要的、通过信贷市场来传递宽松货币和信贷政策的作用。前面几轮复苏中,毫不夸张地说房地产是每次复苏的发动机和领头羊。上一轮2016-2017年的复苏之中,因为

热评:

CR777(浙江)162天4小时57分4秒前
实事求是
鸡腿是个干大事的人(山东)162天7小时3分51秒前
陆挺的宏观分析一直以来经受住了市场的考验
发布时间:2023-03-06
评论(1)

发展之后已经高企。 二是周期因素,在2015—2018年间的中,中央直接通过印钞来刺激低线城市的住房需求,前置了很多地方的住房需求。又由于棚改资金的分配和市场需求基本无关,导致资源严重错配

热评:

Brutal(广西)179天16小时13分16秒前
领外国企业的薪水说话确实是比较客观一点的
发布时间:2023-02-14
评论(6)

,2022年是几十年来第一次总人口下降,尤其经过多年的高增长,城市住房存量已经高企。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周期因素,2015年至2018年中,中央通过直接印钞刺激地方城市的住房需求,这已经前置了

热评:

wjjxr(北京)241天4小时59分2秒前
更重要的是要稳市场预期,减少政策不确定性
ghostday(陕西)244天2小时16分56秒前
层级从高到低,“假大空”盛行,“公器私用”泛滥,走向共和一直没解决的,就是天赋民权的生根
财新网友三分(浙江)244天3小时30分51秒前
上面务虚太厉害了
发布时间:2023-01-04
评论(0)

势性因素,二是2015年到2018年透支需求带来的周期性下行因素,疫情冲击和政策打压是另两个因素。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在11月下旬香港金管局主办的年度中国经济国际研讨会上分析,中

热评:

图片

视频

专题推荐: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 1 2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