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当前位置: 财新网 > 热点 > 经济学理论

经济学理论

专栏|产业政策回潮

理由选择政府更多干预经济活动的政策。 国际层面,中国和西方国家之间的地缘政治竞争,让后者更有理由选择“在岸化”,将一些对国家安全至关重要的产业迁回本国。和国际法中早有自由贸易国家安全例外规则

发布时间:2023-10-10
评论(2)

中在女性劳动力、收入不平等、教育发展以及技术变革等广泛领域。她的研究特点主要是基于劳动,利用大量的经济史数据结合计量经济等统计方法进行长期性实证分析,这使得她的研究发现往往具有宏大的历史观并

热评:

子洋 Eric(北京)6天16小时55分45秒前
作为个人来讲,选择职业的时候也得注意哪些行业女性较多,可能会导致薪酬较低。 —————————— Goldin的理论主要基于以下观察:当一个领域或职业开始吸引更多女性参与时,通常会出现以下情况: 薪酬压缩:随着女性进入特定行业,该行业的平均薪酬往往会下降。这可能是因为女性通常进入收入较低的职位,或者在同一职位上获得的薪酬相对较低。 职业分割:女性在特定行业中的集中可能导致职业分割,即女性更多地从事某些职位或部门,而男性则更多地从事其他职位或部门。这种职业分割可能导致女性的晋升机会有限,限制了她们在职业层面的发展。 社会认知偏见:女性进入某些行业后,这些行业的社会认知和地位可能会下降。这反映了社会对女性劳动的贬低和对男性劳动的高估,进而影响了报酬和职业发展的平等。
言声乐(北京)6天17小时22分27秒前
克劳迪娅·戈尔丁现任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是哈佛大学历史上第一位女性终身教授。
发布时间:2023-10-07
评论(3)

文|沈联涛 香港大学亚洲全球研究所杰出研究员 一个世纪前,微观将经济定义为单个买家和卖家之间持续不断的现货交易流。但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纳德·科斯(Ronald H. Coase)在20世

热评:

Angry man(四川)2天11小时19分38秒前
2022年,苹果公司的研发支出为262.5亿美元,占其总营收的37.7%,数据应该错了
Sn Leopard(新疆)5天15小时1分33秒前
文章结构很好,娓娓道来。
财新网友SwnpC5(广东)8天18小时34分33秒前
苹果的营收数据有误?
发布时间:2023-10-07
评论(0)

一个世纪前,微观将经济定义为单个买家和卖家之间持续不断的现货交易流。但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纳德·科斯(Ronald H. Coase)在20世纪30年代观察到,实践中,市场经济由企业而非个

热评:

发布时间:2023-09-25
评论(0)

Generating Process);这个数据生成过程中包含一系列未知参数,也包含了随机干扰的影响;通过数据样本估计这些未知参数后,就能得到有预测效力的量化模型。 数据生成过程的基础可以是由给出的经济

热评:

发布时间:2023-09-25
评论(3)

。 “前古典”重商主义学派认为——“卖出比买入重要”,并且“充盈的交易会提高卖出价格”。而不断进港“赶考IPO”的医疗集团的老板们不得不被各种智库普及“流动性折价”的各种解释,因为很快他们就会和这

热评:

Icescream(天津)21天10小时4分29秒前
公开透明的高薪总比不透明的开药开检查开手术强,后者不仅仅会损失不必要的金钱,还会导致身体上的损害。
财新网友三分(江苏)21天16小时53分48秒前
希望最广大的医护从业者薪资可以提升,医院的效益更明显地体现为劳动者的收入。反之则是极少数人垄断了权力和利益。
财新网友ERSoe6(广东)21天17小时2分38秒前
每一次行业整顿都是一个好的时间点,可以集中纠正一些历史积累的问题。
发布时间:2023-09-15
评论(4)

改革开放近半个世纪,中国经济创造了两大奇迹,成为界的谜团: 一是高速增长之谜,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化、城市化与货币化历程,GDP增速很长一段时间保持在8%以上。 二

热评:

顽石顽世(湖北)29天10小时52分10秒前
文章里只有论点,没有论据。过往不代表将来,短期不代表长期,意志不代表现实。
倔老头(浙江)30天11小时33分7秒前
国企从宏观经济来看其实就是个负担,除了垄断盈利就剩低效,腐败温床。走民营化才是正道。经济就是经济,不应该被政治绑架。
幸福小鸟伏特加(北京)30天21小时37分18秒前
国企大蹲底缺乏创新动力,不会坍塌同时也不会扭转乾坤带来希望
发布时间:2023-09-04
评论(0)

仍有旺盛的生命力。它有助于避免在思考改革发展问题时,“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一方法论要求深入体察经济社会现实,具有厚实的现代素养。显然,这与跟风表态、空喊口号的习气是格格不入的。 不过,另

热评:

发布时间:2023-09-01
评论(0)

险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大萧条时期采取的举措,旨在防止银行挤兑;最后贷款人的概念,则是中央银行出现后才有的,也晚于银行的产生。 现实中,银行和政府将四个支柱视为给定,也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理论

热评:

图片

专题推荐: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 1 2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