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当前位置: 财新网 > 热点 > 就业季

就业季

青年失业率上升,谁在被抛下

业生都在面对“史上最难”。但总体失业率却呈现稳中有降,这种认知上的矛盾究竟是如何产生的? 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进一步分析失业率数据,对不同的失业群体进行分拆。 先看年龄,上图呈现了

发布时间:2023-05-18
评论(6)

生将达1158万,再创新高,其中北京硕博毕业生将首次超过本科毕业生。高校毕业生迎战“最难”的同时,这一年龄段的其他群体的就业场景也有不小的挑战。 如文中配图,2020年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

热评:

gorky001(北京)34分52秒前
大家关注到青年失业率超过20%,青年人现在找工作的行为数据是什么样呢?欢迎来财新数据平台来关注一下实习僧的数据。yun.ccxe.com.cn
达3422(湖南)143天17小时23分47秒前
稳就业明显不应该成为主题,大胆说一下如何稳经济吧?
财新网友江边的风(中国)150天3小时2分20秒前
意思是农林牧渔潜力巨大?
lakos(北京)151天22小时13分2秒前
啥叫攻坚?
发布时间:2023-04-15
评论(72)

定。近些年来,每年的高校毕业季都被称作“最难”,今年也不例外。据教育部预测,2023年,将有1158万名应届高校毕业生,比2022年增加80余万,创历史新高。加上近百万归国留学生,今年大学毕业生

热评:

非一般的CX(辽宁)148天11小时11分12秒前
本科课程与实际工作严重脱节
YangL2021(广东)1分54秒前
可以说,从2020年毕业的大学,至2030年之间毕业的大学生,毕业后都没有消费力,这部分人以后生存,成家,买房都成更大问题。消费力没办法上去。消费市场更加不敢想。
mamahuhu123(江苏)179天2小时43分50秒前
大学生们四年在学习还是在混日子,说到底是提升能力
发布时间:2023-03-08
评论(4)

【财新网】化解就业难,不能围着“假问题”费劲力气找答案。高校“最难”下,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刘林在今年两会递交的提案中称,现在主要“难”在岗位供给上,而不是高校和学生身上,应抓住

热评:

魔鬼的灵(浙江)222天15小时36分31秒前
学生是爱国的
Crocea Mors(上海)18秒前
但是也不只有学生就业难
jeff liu(北京)222天18小时57分41秒前
这几届学生基本上了3年的网课,整体素质与前面几届比,是肯定差的,但又能怪谁呢?
发布时间:2023-02-18
评论(7)

企业和市场宏观信心之动荡。 新一轮青年就业挑战,暴露了哪些问题,又该如何应对? 灰色上半场 已经过去的秋招,是大学生一个惨淡的。 “投了近百份简历,然而手中offer(录用通知)数为零。”香港中

热评:

细雨绵绵(上海)240天17小时53分40秒前
中国靑年真难,既面临就业压力,又面临为国多生娃的压力
时尚圈(广东)240天18小时2分16秒前
青年人到农村去,振兴乡村
雪茄红酒真配(广西)240天18小时13分49秒前
太惨了
发布时间:2023-02-18
评论(41)

的困境:高校和市场之脱节,人才培养之失衡,资源“指挥棒”之偏差,以及企业和市场宏观信心之动荡。 新一轮青年就业挑战,暴露了哪些问题,又该如何应对? 灰色上半场 已经过去的秋招,是大学生一个惨淡的

热评:

财新网友HnJGWu(北京)235天21小时53分30秒前
只要失业率还是下降的,就不用担心
YangL2021(广东)237天2小时48分15秒前
如果这些年轻人在年轻的时候都赚不到钱,那后面怎么办?
kekoukele123(北京)237天10小时47分19秒前
水税水硕
发布时间:2023-01-18
评论(17)

【财新网】2022年,中国高校应届毕业生数量突破千万大关达1076万,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最难”之下,千万高校毕业生去向哪里?随着2022年秋招落幕,近日,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吉林大

热评:

喝茶不放糖(江苏)270天16小时58分8秒前
这篇报道的统计样本都是985 211毕业生,然而大量的毕业生是非985 211毕业生,他们的就业处境更加艰难。
菲洛嘉(上海)270天21小时18分7秒前
毕业去向
一杯茶水温(广东)270天22小时5分9秒前
灵活就业可以作为考研考公的过渡方案算进就业率里面,但没有人关心过渡失败的大多数。
发布时间:2022-12-01
评论(9)

【财新网】全国疫情点多、面广、频发,严峻防控形势当前,国家公务员、中央选调生考试双双延期。最难之下,公考安排和要求之变动,会给学生带去哪些冲击? 三年疫情,“国考”首度推迟。据国家公务员局11

热评:

财新网友yb2U4L(上海)308天1小时13分53秒前
多准备
陈富凯(北京)319天2小时13分17秒前
欧洲乃至日韩,最优秀的人才集中在法律、金融、科研领域,中国大多是在公务员队伍。 ——郑永年«制内市场»
10787205(浙江)319天22小时55分53秒前
增加了这么多不确定性,对于备考而言确实很难。还是要照顾到这些人的诉求,毕竟全国性的考试一直会存在~~
发布时间:2022-09-23
评论(5)

【财新网】在送走了1076万人毕业的“最难”之后,国内或迎来“最卷考研季”。 根据教育部的部署,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预报名工作将于本周六(2022年9月24日)9时正式开始,预报名时间

热评:

冷静的狮子(大连)388天20小时22分22秒前
你是真的不了解中国高等教育历史! 2000年之前研究生招生少,报录比更高,早就在4:1之上,怎么没有人说?,2000年后中国经济大发展,考研的人越来越少,曾经低至2.5:1,只是最近几年就业形势不好,考研大军才又蓬勃发展起来
财新网友v286Rv(北京)388天21小时10分49秒前
以后都去读博士,30再就业是不是就能维持稳定了
周几安人(江苏)388天22小时5分14秒前
看起来考研就像是卧薪尝胆
专题推荐: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 1 2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