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当前位置: 财新网 > 热点 > 居民杠杆

居民杠杆

宋效军:让房地产软着陆还是硬着陆

、房地产企业才是最优选择,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这是因为银行贷款严格执行信用评估体系,而当前民企信用评估风险较高,难以通过银行审查。 回溯过去30年间的政策,政府应该更多地关注居民。率已经达到

发布时间:2023-09-19
评论(0)

龄、城乡和性别结构入手的;也有从金融角度分析的,如房价上升推动的居民储蓄行为、率上升对消费行为产生抑制;也有从综合角度分析的;也有认为中国居民储蓄不符合西方传统消费理论的,比如余永定(2000

热评:

发布时间:2023-09-16
评论(1)

致金融风险累积,率快速攀升(参见本刊2018年第41期封面报道《全民欠钱时代》)。2018年后,随着监管部门加强对消费贷资金流向和共债风险的监管,消费贷增速逐步回落,...

热评:

未晞5112(湖北)16分41秒前
根源是房贷利率太高了
发布时间:2023-09-16
评论(20)

现贷款人资质下降、过度借贷、共债等乱象,导致金融风险累积,率快速攀升(参见本刊2018年第41期封面报道《全民欠钱时代》)。2018年后,随着监管部门加强对消费贷资金流向和共债风险的监管,消费

热评:

ZZQ6667(中国)26天11小时32分43秒前
大鱼捞完了,把网眼变小。说直白一点,长尾客户就是穷人,老话讲:要想发穷人头上刮,所以这也不是什么新玩法。经济下行大家要减少消费,省钱才是正道。
财新网友CpaTDG(浙江)27天11小时44分45秒前
原来提前还房贷用的是这个钱啊……
财新网友3rxEIa(广东)23分9秒前
消费贷的逻辑是不用还本金,只要每个月还利息就行了。能借出来银行大额信用贷的通常自身有稳定的单位和收入,这样的优质客户银行抢都来不及,哪里会抽贷呢。
发布时间:2023-09-14
评论(0)

来,房地产行业供需两端均加快调整,多地跟进优化地产政策,其中一线城市于8月末官宣“认房不认贷”。但本轮一线城市地产“松绑”或有别于过去的总量型地产政策,更多刺激的是改善型需求。但在收入预期不稳、

热评:

发布时间:2023-09-11
评论(2)

数量均出现净流出。人口流动的变化也反映在地产的交易结构中,2022年上海和北京二手房客户的平均购房年龄分别为38.8和39.4岁,分别较2019年增加1.6和1.7岁。 收入预期不稳、高企背景

热评:

财新网友utShSz(广东)12天16小时56分9秒前
松绑后要是成交量没上去,那就真麻烦了
财新网友RnPxSs(陕西)14天16小时41分30秒前
饮鸩止渴…
发布时间:2023-08-24
评论(0)

通胀一定程度侵蚀财富,居民净资产有所回落。但随着通胀下行趋势确认,叠加劳动力市场紧张状态带来的薪资增长,居民净资产再度抬头。整体来看,美国居民资产负债表仍较为健康。截至2022年四季度率为

热评:

发布时间:2023-08-24
评论(2)

,未来收入预期影响意愿和杠杆空间。 中国地产销售高峰期的6年(2016-2021年),居民收入预期稳定,杠杆节奏偏快。 2022年之后,疫情疤痕效应挫伤工资收入预期。2023年疫情过后,中国经

热评:

财新网友2LyoFh(广东)54天20小时37分36秒前
房地产与“金融属性”具有绑定效应,可能改不了,也难改好。
冷静的狮子(辽宁)54天20小时54分52秒前
对未来数十年房地产市场的估计,是否需要考虑大城市病、科技进步(互联网+人工智能)叠加对美好田园生活的向往可能引发的人们对生活方式改变,让城市中心的居民向城市周边转移。这种趋势在发达国家已经有了苗头。
发布时间:2023-08-14
评论(0)

。然而国际清算银行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中国宏观杠杆率为297%,较疫情前提高了30个百分点。其中,企业杠杆率158%,较疫情前提高了7个百分点;率61%,较疫情前提高了6个百分点

热评:

图片

视频

专题推荐: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 1 2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