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当前位置: 财新网 > 热点 > 拉动作用

拉动作用

警惕陷入“减税降费陷阱”

是大规模减税降费的效果持续递减,对经济的减弱,陷入“减税降费陷阱”。近年来每年都会发布新的减税降费规模,近年来更是高达2万亿以上。但是,减税降费的同时,伴随一些非经济政策的紧缩效应,比如过去一

发布时间:2023-10-13
评论(0)

。以城中村改造为例,城中村改造并不是棚改货币化的翻版,对销售和投资的都大不如前。信贷放松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对三四线和弱二线城市的成交回升没有效果,对一线城市的效果也相对比较短期,更多的是前期

热评:

发布时间:2023-10-12
评论(3)

。房地产业由新房主导向存量主导转变有利于提升消费者的议价能力,有助于规范开发商的经营行为。 第三,存量主导下的服务型房地产的产业链条较开发型房地产的产业链条更短,对上下游的相对更弱。由于服务业

热评:

coucaicai(北京)44分5秒前
新模式目前还没有破题
牛牛4004(河北)4天3小时9分21秒前
能对比吗?土地所有制有根本性的不同
松树(黑龙江)4天4小时42分42秒前
第一工业大国,第二工业强国,制造业都支持不了财政?还需要房地产?那全世界工业化还有什么意义?
发布时间:2023-10-09
评论(1)

元房地产投资总额的19.5%。城中村改造对房地产投资的会有时滞,原因是先通过安置房供应拉动销售,但安置房或商品房从新开工到竣工存在施工周期。具体看,预计5年每年的房地产投资额在11.7万亿

热评:

财新网友zDlbU0(中国)5天23小时29分35秒前
目前城中村改造几乎不可能了
发布时间:2023-10-07
评论(1)

明显下降,特别是基建和地产周期性波动节奏出现紊乱,政策传导效应明显滞后和减弱。这些现象背后是中国人口周期、地产周期、债务周期,以及外部的全球化周期都出现了趋势性变化,这些长期因素的共振导致短

热评:

财新网友bkw8uU(上海)9天5小时10分35秒前
地产周期红利已在疫情前已发出警报信号,为什么还要编制一个无法落地的GDP增量目标?地方债危机、房地产债务危机都是由此形成的“调整”结果。
发布时间:2023-09-27
评论(3)

(居住)和投资双重属性,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作为支柱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巨大,又要防范过度投资投机炒作带来的潜在金融风险。归根到底,房地产业本质是制造业,应注重产品本身,而不能将其做成金

热评:

喝一杯(上海)18天5小时58分34秒前
这篇文章和许小年的文章同期发布。这篇文章的逻辑性严密性和许的文章有差距。
财新网友qAkoLJ(北京)18天20小时50分50秒前
生搬硬套,刻舟求剑。 中国真实城镇化率是65%?不同统计口径之下,有多少直接可比性?
Vision China(北京)19天2小时1分53秒前
今日中国房地产与日本20世纪90年代房地产泡沫不可比,目前才相当于日本1974年,还有不少成长空间啊!
发布时间:2023-09-25
评论(0)

结构转变后,电动汽车、高端制造业、工程机械等行业对钢铁明显,而对房地产的依赖程度有所下降。(《脱敏地产?钢铁行业折射新旧动能转换》)二是后疫情时代,出口受限,钢铁产量虽有所萎缩,但平控、限产等

热评:

发布时间:2023-09-22
评论(0)

43.7%、23.0%和5.6%。 转型阶段(2019年末至今):土地储备类专项债被叫停后,专项债注重投向基建。为了发挥专项债对于基建的,2019年9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专项债资金不得用于土地储备

热评:

发布时间:2023-09-20
评论(0)

缺口的一单位正向冲击在6期内(6个季度)对核心CPI具有显著(95%显著性水平下)的,这种正向作用在4期时达到最高。相反地,核心CPI对产出缺口的影响效果相对有限。 结合经济走势,1973年以

热评:

图片

专题推荐: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 1 2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