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当前位置: 财新网 > 热点 > 劳动力红利

劳动力红利

可持续发展蓝皮书:要重视智能经济对弱势群体的压力

革仍在继续,经济结构调整也在深入推进等,就业问题始终是我们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最敏感的问题之一。 而中国的就业压力主要来自几个方面:一是虽然被人经常提到“”减退问题,但每年的新增城

发布时间:2022-06-07
评论(0)

了独一无二的“中国产业链”。   首先是十多亿人的巨大市场,这在人类历史上本身就是很罕见的。其二是中国的,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劳动力人口年龄的中位数只有21.9岁(现在已经到了38.8岁

热评:

发布时间:2021-11-27
评论(0)

校毕业生的能力在下降。为此,可以考虑加大新基建的力度,以充分利用高校毕业生的高素质,缓解就业压力带来的负面影响。 笔者认为,2022年应当接受宏观经济在潜在增速运行的现实,宏观政策无须考虑额

热评:

发布时间:2021-10-29
评论(0)

左右,迎来长达15年的期。 经济增长:过去十年,东盟6国人均 GDP 持续增长,中产阶级一直在增加。随着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在未来几年步入“中等收入国家”(人均国民收入 4,046 美元及以上

热评:

发布时间:2021-08-02
评论(0)

%,在欧洲是44%。   除却政府及资本市场的支持、充分的市场竞争与数据供给、逐渐消退等因素,我们发现,有另一大因素至关重要——在中国,人工智能有着明确的落地应用场景,大量AI企业活跃于这些垂

热评:

发布时间:2021-06-29
评论(1)

比上行的影响。 2.全球消失、中国产业升级仍在继续,使得中国消费率提升的速度会慢于日本 中国已经迈过“U型曲线”的临界点,未来消费率将进入上升通道。一方面,2014年前后中国20岁到60岁劳

热评:

黄如论(湖北省武汉市)840天17小时46分17秒前
现在是真不敢随便消费,教育小孩的成本太高了
发布时间:2021-06-24
评论(0)

  第一个预测是中国“世界工厂”的AI自动化升级。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来自欧美国家的生产外包和低廉的。时至今日,中国在供应链、材料、制造的质量和流程方面的know-how有了长足进步。过去一年

热评:

发布时间:2021-06-02
评论(0)

五,长期政策将更加聚焦于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新冠疫情加速了全球经济的趋势转变,新供给冲击则带来了劳动生产率下降的负面约束,全球经济政策将从短期凯恩斯主义转向长期实用主义,旨在增强、资本效率和技

热评:

发布时间:2021-05-06
评论(1)

在“二战”后是否存在共振,这种共振在未来会有哪些影响?共振之下,谁又在享受人口红利? 从看全球产业链转移 我们先从人口红利的角度观察全球产业链转移的步伐,探究各国经济发展中的“人口钥匙”。据

热评:

郑佳时个人投资者(厦门)741天22小时25分49秒前
来不来得及,这个真的很值得疑问。

图片

视频

专题推荐: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 1 2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