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当前位置: 财新网 > 热点 > 老龄化问题

老龄化问题

最新财新周刊|202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研究“半边天”的女侦探

对冲老龄化。戈尔丁并不认同这一观点。她在接受《北大金融评论》采访时称,靠提高生育率来迅速解决是不可能的,因为抚养比的上升速度会快过老龄化降低的速度,只会让女性被更多地束缚在家庭中,从而让劳动

发布时间:2023-10-14
评论(0)

者开出的药方是鼓励生育,用更多出生人口来对冲老龄化。戈尔丁并不认同这一观点。她在接受《北大金融评论》采访时称,靠提高生育率来迅速解决是不可能的,因为抚养比的上升速度会快过老龄化降低的速度,只

热评:

发布时间:2023-09-14
评论(9)

不确定性,特别是考虑到诸多结构性问题和人口。此外,政府也面临着推动经济从房地产和地方政府主导的增长模式转型为更为可持续和高质量的增长模式的难题。 各政府部门需要一定时间慎重考量并平衡不同政策

热评:

Dream天蓝地绿(广东)31天18小时47分0秒前
退休社保公开公正,减员增效……。有效的方法不少,会用?
明眸421(湖北)31天22小时2分3秒前
假设很美,现实很难
JacobLam(广东)31天22小时23分17秒前
不是所有国家,甚至不是大多数国家都能进入发达阶段的!
发布时间:2023-09-13
评论(3)

唯一出路。确实,中国的人口形势非常严峻。即使按照联合国中位数预测,到本世纪中叶,中国人口将减少1亿,老年抚养比攀升到60%;到本世纪末,人口将不足8亿,老年抚养比将超过80%——这将高于人口

热评:

财新网友eeP9ACPxs(北京)26天8小时49分24秒前
市场环境能谈超越吗
游侠行天下(北京)28天23小时47分43秒前
就最后两段有价值
A008(河南)48分32秒前
成本转嫁论……
发布时间:2023-09-08
评论(0)

似道理。我此次来中国感受尤其深的,就是中国的人口——在未来5到10年的时间内,将有4亿中国人超过60岁。这无疑将带来挑战,但也带来机遇。英国的医疗体系、生命科学部门以及老龄护理、缓和医疗业等

热评:

发布时间:2023-09-07
评论(2)

战。 约翰逊此次来华,令他感受尤深的是,“在未来5到10年的时间内,将有4亿人超过60岁。这将带来挑战,也将带来机遇。英国的医疗体系、生命科学以及老龄护理部门可以帮助中国人应对这一挑战,同时

热评:

天下和平(浙江)40天6小时4分49秒前
你不能低估人与人接触、了解彼此文化及国家的价值和机会。这能减少由于缺乏接触而可能存在的恐惧、误解等障碍。这有助于创造一个有信任的环境,会使商业活动繁荣,创造财富并使我们两国都感到安全
Tiger_Chris(北京)40天9小时14分50秒前
我懂英文为啥看不了原文?
发布时间:2023-09-04
评论(0)

不光是日本“躺平”,欧美国家都在担心他们会不会“日本化”。中国会不会出现这个危险?这也是我们非常关注的问题。 老龄化对人类是个新挑战,中国低收入老年群体问题比较严峻 财新:你好像说过,在全球

热评:

发布时间:2023-09-04
评论(1)

世纪90年代的日本经济加以类比的分析。诚然,此时的中国与彼时的日本之间存在许多相似之处,例如,都是外向型经济、房地产在经济金融中占比较高、面临人口、受到美国在贸易科技领域的打压。但是,刻舟求

热评:

石城居士-浙江(浙江)32天11小时2分49秒前
辜氏这是想一招鲜吃遍天呀…
发布时间:2023-08-08
评论(1)

裕,中国可更积极并恰当地运用公共债务。 以中国目前相对突出的为例,公共财政和债务在解决养老问题、促进代际公平方面可扮演重要角色。养老问题不仅涉及老年人,也和年轻人相关。养老机制的本质是一个财

热评:

老彭847(广东)58天6小时14分22秒前
好文 简单透彻 不像其他专家顺着风向说 拿一堆数据长篇大论下来还是个无解
专题推荐: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 1 2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