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当前位置: 财新网 > 热点 > 李昌奎案

李昌奎案

特稿|死刑改革十年录

与个体案件紧密相连。十年间,药家鑫案、、林森浩案、贾敬龙案等屡次引爆舆论场,公众开始反思死刑的威慑力。“杀人偿命”的传统认知依然大行其道,但“枪下留人”的呼喊也日渐强烈。 在更专业的法律共同体

发布时间:2015-05-29
评论(0)

守独立。从因喊杀者众而被处极刑的药家鑫案,到因群情愤然而无奈再审的,无一不暴露出舆论裹挟民意强逼司法低头迎合之态势。面对不法媒体以巧言诡辩之技、肆意左右舆论之情势,正义理智之声难以显现,倘若司

热评:

发布时间:2015-05-02
评论(0)

努力,但中国对死刑数量的控制与学界的期待及国际标准还有明显差距。立法和社会舆论也须给予支持,否则法院抗压能力有限。   据多位接近最高法院的法官和学者介绍,后,死刑复核就一度开了倒车。李昌奎强

热评:

发布时间:2012-03-08
评论(0)

会见法官突破 吴尚澧案的辩护意见和审计问题 刘涌案显现的提审改判问题 樊奇杭、朱立岩案核准中的律师权利 文强案核准的家属会见权 药家鑫案核准的家属知情权 的高院再审程序问题 死刑执行和临终会见

热评:

发布时间:2012-03-07
评论(0)

问题,还是我们并未试验可能的有效手段?譬如让农民工组成维权组织。 8、 【案情】云南农民李昌奎奸杀同村少女并杀害受害人3岁弟弟,一审被判死刑,云南省高院又以李昌奎有“自首”情节,改判其死缓,引

热评:

发布时间:2012-02-27
评论(0)

、民族主义的案子,代价太大,即便被裹挟,领导也不愿付出代价。对云南、药家鑫案的结果,都借人头平了舆论的民愤。   在维稳模式下的司法,受舆论的压力是非常大的。对抗舆论是要有资本和自信的。目前

热评:

发布时间:2011-12-26
评论(0)

村女青年王家飞及其年仅3岁的弟弟王家红。昭通中院一审判处死刑,云南省高级法院二审改判死缓。该案引起社会关注后,云南高院再审,并于今年8月25日作出再审判决,改判李昌奎死刑。图为发案现场。陈海宁

热评:

发布时间:2011-11-04
评论(0)

一桩药家鑫案,一桩,再次把社会的关注点引向审判和舆论之间的吊诡关系。关键问题并不是两个罪犯该不该被判死刑,而是判决在围观、群呼的氛围里宣告了当下中国现象及其背后的意义、可能导致的制度变迁,这

热评:

发布时间:2011-10-30
评论(0)

成为法官审理和判决案件不得不着重考量的因素,甚至成为左右案件的规范。从药家鑫案件到件,法院态度在舆论的狂潮中反复无常可见一斑。这也体现出中国司法的不独立——司法不仅没有权威,难以独立于其他权力

热评:

视频

专题推荐: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 1 2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