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当前位置: 财新网 > 热点 > 马铃薯

马铃薯

夜读精选|白重恩:疫情直接增加地方赤字4万亿元 建议发行特别国债补缺口

”项目 “山药蛋”如何在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的帮助下,从“苦瘠甲于天下”之地的“救命薯”,转型为承担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重任的富锌薯。 民办普惠幼儿园补贴不足难以为继 学前教育法草案条款受关注 目前

发布时间:2023-09-22
评论(4)

害颗粒无收的、玉米、中药材等,占到总种植面积的三成以上。 赵有平家就撂荒了深山的10多亩农田。他今年64岁,不想给外出打工的儿子添负累,老两口趁还有力气,在家附近的山上、沟里种田。山上种的是不需

热评:

海风明月一壶茶(上海)23天15小时36分18秒前
新问题需要新解决方案
老6007(上海)23天18小时42分48秒前
冷兵器狩猎,这在西方也是最硬核的玩儿法。不如搞成娱乐狩猎,让向导合法配枪。
turboc(上海)23天19小时49分34秒前
可以考虑使用复合弓啊
发布时间:2023-09-22
评论(3)

【财新网】9月,采收的时节。37岁的曹文浩站在田边,盘算着的土地里埋藏着多少收获。 这是他第二年在老家种地。2022年,因为疫情中运输行业过于艰难,从初中毕业就开始从事运输行业的曹文浩回到了家

热评:

大白无双(福建)25天16小时3分43秒前
希望试错成本不要让农民承担,甘肃的农民算是最苦的一批人了
咕咕虫(中国)25天18小时23分59秒前
美国提供给“世界粮食计划署50%的资金,中国不足1%
我想我是海612(重庆)25天23小时27分16秒前
新农业带来给大家带来好生活
发布时间:2023-08-26
评论(0)

,老挝出口到中国的货物约158万吨,主要是橡胶、矿石、水果、粉和大麦等;从中国进口货物约16万吨,多为电器、服装、摩托车配件和汽车等,部分货物还会出口到越南、泰国、柬埔寨和缅甸等地。 “实现沿线国

热评:

发布时间:2023-08-25
评论(8)

量1110万吨,同比增长94.7%;其中,运输跨境货物250多万吨,同比增长172.2%。老挝国家通讯社还披露,2023年的前五个月,老挝出口到中国的货物约158万吨,主要是橡胶、矿石、水果、

热评:

爱看书的吃货(四川)47天10小时7分44秒前
没想到老挝基础设施这么落后,铁路这么贫乏!
爱看书的吃货(四川)47天10小时8分24秒前
是吗,我还没留意过,有哪些?
hey7154(陕西)49天10小时57分0秒前
谢谢财新的报道。
发布时间:2023-08-16
评论(2)

也成为了未来科学大奖设立以来最年轻的获奖者。 全球高达40%的农作物产量都因为病虫害而损失,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3000亿美元。比如1840年,由卵菌致病疫霉菌的晚疫病曾导致了爱尔兰大饥荒。 因为

热评:

Caixin好(广东)62天11小时17分22秒前
看完,这些是我国独有领先吗?对现实的意义是怎样?这片报道对普通人而言,看完一头雾水。希望能像讲解诺贝尔奖那样,用最通俗易懂的文字表达出每个奖的内容和趋势以及在行业中的定位价值。毕竟,我们的奖金还高于诺奖。
松树(辽宁)62天16小时38分6秒前
哪个院士还有精力做科研
发布时间:2023-07-15
评论(19)

减籽粒玉米种植面积,推广高效节水、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适度发展杂粮杂豆、及设施蔬菜等作物,控制露地蔬菜生产面积,积极发展耐盐耐旱的沙生植物;适度发展生猪养殖,适度扩大草食畜牧业规模”。■ 2 

热评:

沐灶金(浙江)61天18小时21分34秒前
继续履行第一阶段协议
AspenS(山东)85天22小时13分17秒前
感觉北方的生态环境一直在变差
不太热心的读者(北京)87天2小时13分24秒前
财新说的很含蓄。长期来看,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哪个更重要?应该由哪个部门来统筹计划?
发布时间:2022-12-17
评论(12)

农业的影响较为正面。以甘肃为例,冬小麦种植北界西扩80—170公里、北移130—180公里,春小麦、玉米和每公顷分别增产3.18千克、13.08千克和9.6千克。 此外,新疆的棉花、香梨等经济作

热评:

BenYeJingtao(马来西亚)298天1小时34分48秒前
科学研究是统计数据寻找规律,而目前我们的数据样本有限,另外,统计的趋势是否就代表长期趋势,有待观察。
财新网友uV7bSY(上海)298天9小时52分29秒前
西北望
财新网友SopaCW(广东)298天10小时23分45秒前
90年代有几年在甘肃长大,后来08年左右又回去过那边,90年代的湿热不明显,至少我个人感觉还是很干,但是2010年左右时期甘肃那地方的湿润是真的明显,小时候印象中的光秃秃的山竟然都是绿的了……当然这也造成牛羊肉价格上涨,因为牧民能储备足够多的牧草过冬了,就导致不会赶在冬天卖牲口
发布时间:2022-12-17
评论(0)

”工程是人为因素,而暖湿化是自然因素。 暖湿化对农业的影响较为正面。以甘肃为例,冬小麦种植北界西扩80—170公里、北移130—180公里,春小麦、玉米和每公顷分别增产3.18千克、13.08千

热评:

视频

专题推荐: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 1 2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