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当前位置: 财新网 > 热点 > 美国大萧条

美国大萧条

经济初步企稳 宏观政策如何加力?

和日本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应对称,要更加及时有力地推出一揽子宏观宽松政策,特别是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协调宽松,以调整经济结构,防范金融风险,打破负反馈循环。 针对市场担忧的中国是否会出现与日本相似

发布时间:2023-09-04
评论(1)

时借助日本经济起落这一热点话题广为传播,在公众中享有极高的知名度;但该理论也存在明显不足,导致其在学术界的影响力相对有限。 同样是研究与日本大衰退,伯南克获得了202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其金

热评:

石城居士-浙江(浙江)32天13小时12分41秒前
辜氏这是想一招鲜吃遍天呀…
发布时间:2023-09-01
评论(0)

险是20世纪30年代时期采取的举措,旨在防止银行挤兑;最后贷款人的概念,则是中央银行出现后才有的,也晚于银行的产生。 现实中,银行和政府将四个支柱视为给定,经济学理论也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理论

热评:

发布时间:2023-08-18
评论(19)

大量财政赤字来维持就业和价格的稳定,成功维持了低失业率且基本没有通胀。 还有一个例子,就是时期。一开始美国也没有采取财政赤字来刺激经济的政策(那时凯恩斯的理论还未得到广泛认可),美国经济遭受

热评:

Tommy2323(福建)10天10小时3分57秒前
不是很赞同。个人感觉发钱在美国行得通,但在国内未必,因为实际情况不一样啊。美国那种本来大多数人就是在提前消费的环境,多一笔现金可能真的会大幅提升消费动力。就像是月光族突然手里多了1000块钱那种。但是国内本来就是仓鼠党不少,总的存款数额又不少,说明很多人不是没钱,是不敢花钱。这种需要提振对未来收入信心的,哪里是光靠发几千块钱能搞定的?我很怀疑。我认为多了这几千块钱,本来就会消费的还是会消费,本来就不打算消费的人还是会存起来,那么这样的话发的钱全沉底了,就没有实际意义。生育补贴同理,差的不是底层教育的钱,更多是因为经济形势带来的内卷压力,这种不靠舒缓劳动力市场和教育的关系,去发钱是没啥实际作用的,个人意见。
chcgghjd(贵州)10天20小时58分15秒前
知易行难
财新网友Fx0CIp(浙江)10天21小时12分3秒前
三胎奖励本身就是对人的不尊重。所有小孩都应该有同等的福利。功利主义盛行会不断撕裂社会,到时候必然自食其果。
发布时间:2023-07-12
评论(2)

与日本大衰退,伯南克获得了202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其金融加速器模型至今仍被学术界广泛使用。在2023年6月的RePEc/IDEAS全球前10%经济学家排行榜中,伯南克位居第32位,而辜朝

热评:

一修stk(美国)96天11小时13分37秒前
结构性问题是人口老化,新生儿出生严重不足,导致地产过剩,地方财政亏空。这个问题不是货币或财政政策能改变的。另外,增加社保、退休金,没有了传统的育儿养老的需求,只会更加抑制新生人口数量。
当下保哥哥(广东)96天13小时24分32秒前
好文章,脑洞大开,不同意见,不同视角,
发布时间:2023-07-05
评论(4)

的精神,我必须指出辜论的几大关键问题,可能很多人会认为我在鸡蛋里挑骨头,但如果辜的目标就是取得宏观经济学的“圣杯”,那么“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第一,参考期间股价、房价和GDP分别最大回撤

热评:

张松5184(上海)103天6小时2分14秒前
看不懂
沐灶金(浙江)103天10小时19分55秒前
日本的信贷双轨制
财新网友6rO5Cc(上海)103天18小时44分40秒前
18年时,官方称困难为3期叠加。到了今年,终于熬成了4期跌加。如果还不甘心,继续挣扎,我敢说,接下来将5期叠加。
发布时间:2023-06-12
评论(2)

极其自律的经济体未出现严重的债务问题,多数发达经济体都经历过债务增长和去化的周期,典型如美国次贷危机、、一战时期的德国债务危机,但都通过债务重组、债务展期、修改债务限额、提供流动性等方式顺利

热评:

财新网友z1rxcO(福建)41分5秒前
作者很含蓄地表达了中央需要救助地方债务这一观点。
三千灯火(福建)127天1小时4分53秒前
美联储也说储户风险自担,但是出风险了依然予以全额兑付。所谓不救助,是唬人的。
发布时间:2023-05-27
评论(5)

法继续履行向储户兑付的义务。”巴尔介绍。 这样的挤兑速度在过去几乎是不可能的。90多年前的时期,人们在即将破产的银行外的街道上排着长队,等待着从银行柜台取回自己的现金;即使是15年前的全球金

热评:

云中漫步XRj(江苏)134天12小时4分1秒前
伊丽莎白·沃伦是著名的自由派民主党人,怎么在文中成了参议院银行委员会的共和党主席?财新的文章在一些细节上的错误有点多了。
汉弗莱阿普比(中国香港)138天22小时37分35秒前
您可能没有看过FDIC的反思报告,他们的反思报告如果是业内人士就能看出来,主旨是甩掉责任,然后还要反过来强调是因为自己机构人手不足,要求打钱扩编。这就是美式反思,确定是我们要学习的?
汗世者(中国)139天10小时15分55秒前
反思和追责恰恰能体现出政府的担当,迫不及待的歌功颂德真是令人反胃
发布时间:2023-05-27
评论(0)

1000亿美元外流。他们不可能凑齐足够的抵押品来满足美联储的贷款要求,无法继续履行向储户兑付的义务。”巴尔介绍。 这样的挤兑速度在过去几乎是不可能的。90多年前的时期,人们在即将破产的银行外的街道

热评:

图片

视频

专题推荐: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 1 2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