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当前位置: 财新网 > 热点 > 内需消费

内需消费

王永利:如何看待近期中美经济增长超预期大反差

),)难以消化这些产能,形成严重的产能过剩,并会进一步影响到投资(包括基础设施投资、房地产投资和产业投资等)、就业乃至人口增长,这必然对经济增长形成巨大压力,房地产等多种资产价格会随之下跌,社

发布时间:2023-09-01
评论(1)

本形成总额的贡献率为33.6%,拉动GDP增长1.8个百分点;货物和服务净出口的贡献率为-10.8%,向下拉动GDP增速0.6个百分点。考虑到海外经济体经济增速放缓和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扩大

热评:

ssuuuu(广东)57分15秒前
成本高主要由于银行高息的低风险做的起飞,这个问题没人知道,还是知道没人敢讲?
发布时间:2023-08-12
评论(0)

总经理叶翔称,中国经济正迎来第二个拐点,升级是经济下一阶段的核心动力来源,新的消费观念、消费行为将对制造业供给端进行二次洗牌,但其动能是否能支持经济越过拐点、平稳过渡,尚难预测,此时联动上下游

热评:

发布时间:2023-08-12
评论(13)

个拐点,升级是经济下一阶段的核心动力来源,新的消费观念、消费行为将对制造业供给端进行二次洗牌,但其动能是否能支持经济越过拐点、平稳过渡,尚难预测,此时联动上下游多个行业的房地产产业链绝不能先垮

热评:

kekoukele123(北京)58天16小时14分58秒前
内地资金南下港股后还会不会回到内地,这是个未知数
幸福小鸟伏特加(北京)60天8小时23分1秒前
不意外吧
星2414(北京)60天18小时4分44秒前
内地也很难
发布时间:2023-06-03
评论(10)

当前以及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需求不足将是制约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矛盾,为此,中国制定了《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将扩大内需作为一项长期战略性任务。考虑到构成中国内需的投资和消费两

热评:

回来了(保加利亚)135天5小时25分29秒前
只谈了该怎么做的问题,也提了很好的建议。但是实施这样的政策比起继续低效投资模式,政府是否更有动机选择前者却没有回答。
赵健5191(上海)134天8小时25分48秒前
日本的经济增长也是靠出口给美国,现在已经不具备当时的条件了
丁满(河南)134天23小时55分18秒前
此外,全社会也应该重视消费浪费现象。
财新网友Iz6owX(广西)135天1小时31分48秒前
路径依赖
发布时间:2023-05-08
评论(0)

【财新网】随着积压需求释放殆尽,需求疲弱再度掣肘经济修复,不过在2022年同期低基数的支撑下,4月工业生产和内需同比增速将继续上行,消费同比或增长20%以上,出口增速或放缓至个位数。 财新传媒近日对1

热评:

发布时间:2023-02-26
评论(1)

所关联。 另一方面,央行考虑发挥“促消费、扩投资、带就业的综合效应”。以经济增长的索洛模型“黄金法则”衡量,中国存在储蓄率过高、不足的问题。我们认为,货币政策可以通过进一步降低存款利率、加强存

热评:

glaryt(北京)228天6小时49分58秒前
进一步降低存款利率、加强存贷款利率的联动入手一一这个早就被证伪了啊钟兄啊
发布时间:2023-01-28
评论(2)

亿美元。 稳收入拉动消费 出口推动越南经济增长,进而拉动居民收入和消费恢复。自2022年二季度,越南经济增长动能由“外需驱动下的工业生产”转为“内需拉动服务消费复苏”,强劲主要源于内生工资性收

热评:

财新网友kW1GOL(北京)261天23小时9分50秒前
中国应该盯住东南亚,如同世纪前后德日在中国,虽然未来可能很多会被稀释,阶段性也很重要
赵志奇(上海)262天2小时45分40秒前
转机
发布时间:2023-01-18
评论(7)

。拉动真正成为中国经济的稳定器和压舱石,一定是人均收入水平的长期持续改善,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大幅提升,中产阶级真正逐步壮大起来。这时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会更加惠及百姓和民生。 今时今日如何破解企

热评:

财新网友XGU8RT(四川)261天15小时36分20秒前
说得中肯!
日用常行饶益(江西)263天3小时31分54秒前
人口达峰
拉斯普京(浙江)271天4小时54分57秒前
谁来打破职场35岁魔咒

图片

视频

专题推荐: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 1 2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