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当前位置: 财新网 > 热点 > 企业储蓄

企业储蓄

中国经济的短期压力和长期出路

GDP的比重,纵轴代表占GDP的比重。居民储蓄就是居民收入减去居民消费,就是企业收入减去企业消费。在国民...

发布时间:2023-07-10
评论(10)

入均拿去投资(变成)。但如果企业为消费者所拥有,则消费者的偏好会对企业的投资行为形成约束。笔者在《需要全面纠偏对中国债务的认知》一文中已论述了这种约束背后的道理。在那篇文章中,笔者曾说过

热评:

财新网友5bNjyH(江苏)93天12小时40分32秒前
基于性善论 这样的提议也许是可行的
财新网友BjMwDz(北京)97天18小时1分35秒前
如果不需要投入成本,即可获取,当期的人有动力加大分红,多分多用,人的本性,个体很难会从宏观上理性思考,个体决策的利益最大化,和总体的利益最大化,有时是直接的矛盾和冲突。
财新网友BjMwDz(北京)97天18小时11分0秒前
以零时刻的人均分了国有资产基金股东的股份, 之后出生的人就没得分了, 静态时点的全民, 然后私有的传承,财产继承? 新出生的人,国家政策鼓励的增加出生的人口(多子女家庭)却没得分了,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发布时间:2023-07-06
评论(1)

收入的比重过高、劳动报酬占收入的比重过低,居民消费不足的问题暴露了出来。 图表5:国民储蓄的各个组成部分占GDP的比重(%)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历年)、长城证券产业金融研究院 在中国是仅

热评:

iceber(海南)98天20小时8分17秒前
这篇文章写的挺全面的,分析的很透彻,对比的也很深入,就是解决方案感觉有点不解渴,好像什么都说了,又好像没有找到一个特别聚焦的重点,有可能是我不懂吧。
发布时间:2023-06-28
评论(7)

是中国高储蓄的唯一原因。 中国储蓄的独特性,在与居民储蓄的跨国对比中体现得更清楚。国民总储蓄由居民储蓄、...

热评:

傅力超(上海)110天18小时14分2秒前
和辜朝明的资产负债表衰退异曲同工
jfchan(广东)110天18小时38分21秒前
资金是经济发展的燃料,经济下行期间通过增加债务为经济发展提供燃料,但是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来讲,微观层面企业和个人没有获得融资的渠道,同时会增加债务的风险。但是作为政府部门,通过现代金融理论可以得知,政府,可以通过中央银行创造货币政府发债的形式来增加杠杆,向社会增加资金,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sunvssun(北京)110天19小时40分29秒前
分析的非常深入,值得关注!
发布时间:2023-05-29
评论(1)

一定程度缓解了储蓄对经济增长和通胀的不利影响。中国政府占比较大,中国居民储蓄远低于国民总体的储蓄率,但是横向比较中国居民储蓄水平依旧远高出大多OECD国家,存在较大的下降空间。 为促进居民预防

热评:

非一般的CX(山东)141天4小时38分58秒前
不敢花啊
发布时间:2023-02-28
评论(0)

化经营的企业即便现金流为负,盈利状况糟糕,也不愿意关闭工厂。考虑到新企业和小企业面临更弱的融资可得性和更低的,宽松货币政策挽救的并不一定都是利润最差的企业。 对宽松货币政策的另一种批评意见是发

热评:

发布时间:2023-01-12
评论(0)

资。2023年在市场预期改善的条件下,居民和转化为消费和投资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 5、中国固定资产投资:2023年地产投资和销售数据有望在波折中回暖 疫情以来,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整体稳定,尤

热评:

发布时间:2022-04-27
评论(0)

业层面的异质性储蓄行为。实证结果发现,不同杠杆率指标对储蓄率下降的驱动效果存在差异,相对总量负债,流动负债增加对下行刺激更大;企业所有制类型、所属行业、地区差异也关乎企业加杠杆驱动储蓄率下降的

热评:

发布时间:2021-10-28
评论(4)

,比如大企业家持有的企业股份很多,而老百姓持有的却非常少,这意味着在中国,企业部门和居民部门之间的财富联系被割裂。 再看一组国际比较数据,全球各国居民储蓄与普遍呈负相关,这在宏观经济学里被描述

热评:

wilberforce(成都)718天19小时14分29秒前
徐高先生这篇文章有启发性,不过,也只是一面之词。
不能不睡午觉君(上海)718天21小时41分52秒前
储蓄高是因为收益归国企?有数据支持么?另外比较好奇,国企的利润是如何分配的
财新网友WaOSwB(杭州)719天11小时47分46秒前
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居民储蓄高,但普通消费者手里钱少呀。而且居民负债也非常高。用负债的方式扩大内需,居民层承受的了这个压力吗。

图片

专题推荐: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 1 2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