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当前位置: 财新网 > 热点 > 人口数据

人口数据

在上海和成都,什么区域的商铺在增长|城市餐饮与生活服务商业数据研究(二)

人户一致人口,一共5个指标可用,用五个指标来解释一个城市内动辄上百个街镇的增长差异,就有一些力不从心了。 为了从汇总指标中反演微观,规划学、地理学的学者发明了一系列虚拟人口合成方法。举个例子

发布时间:2023-10-12
评论(0)

数据库中探索。点击查看数据详情 2022年中国出生 根据最新公布数据,2022年中国全国出生人口956万人,比2021年的1062万人进一步下滑。也来看看历年的出生人口走势吧。点击进入数据库查

热评:

发布时间:2023-10-12
评论(0)

、水产品、蔬菜和水果消费成本高低的指数,另一个指标“粮油产品批发价格指数”近期也在回落中,详细历史走势和更多数据发现,可在我们的CEIC经济数据库中探索。点击查看数据详情 2022年中国出生

热评:

发布时间:2023-07-26
评论(14)

在3.4亿-5.2亿平方米 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2022》分别在高、中和低生育率假设下对中国出生人口进行了预测。 联合国统计的中国与国家统计局数据存在偏差,我们使用历史数据对联合国预测数据进行

热评:

财新网友l77jiu(四川)76天10小时41分48秒前
算了半天,发一个文中所谓2023~2033年刚性需求新房面积需求9亿平米的推算过程。因子1人口按照1993~2003年均新生人口1910万,因子2套均面积114.5平方米,因子3依据城市化得出1993年~2003年出人人口中的60%有城市购房的刚性需求,因子4按照结婚率统计户均人数1.45。最后年增新房需求面积=因子1*因子3/因子4*因子2,最终得要年新房需求面积9亿99平方米
财新网友YnkWwH(重庆)81天9小时54分34秒前
第一大标题论述有问题,除了日本,人口都没负增长。而日本有巨大外部变量,从高点一路下滑。至于这个下滑的量是否包含人口负增长也不确定
温温(浙江)81天20小时43分45秒前
2023年出生人口不到800万。出生人口数高估了吧
发布时间:2023-07-13
评论(2)

体广泛引用。不过,我们认为联合国的人口预测报告高估了中国的。《世界人口展望2022》对中国人口预测的中方案生育率参数为:2030年为1.27,2040年上升到1.34,2050年为1.39,到

热评:

本不必要(北京)95天20小时6分57秒前
这是线性外推100年么?应该没有意义。只看20年就可以了。但这个一半人65以上确实可怕。
财新网友三分(浙江)95天20小时15分14秒前
致敬,但是人加拿大人口4000万过得也挺好
发布时间:2023-07-12
评论(2)

超过城市。据林宝于2018年的论文,过去30余年,老年人口城镇化进度持续慢于整体水平,并且老年人口城镇化率滞后于总体人口城镇化率的幅度越来越大。 流动还低估了中国的实际迁移水平。据公安部治安管

热评:

子洋 Eric(北京)63天18小时24分12秒前
"中国养老问题的解决只能靠自己",振聋发聩
Sn Leopard(新疆)88天8小时36分13秒前
目前看到的该主题最为透彻的一篇文章。
发布时间:2023-07-05
评论(13)

:按时间、地点和年龄组划分的自杀死亡率——中国,2010—2021)”,所采用的自杀死亡率数据来自《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10—2021)》,主要基于2010年和2020年的全国人口普查。研究

热评:

zoehuoleon(广东)91天22小时45分53秒前
卷的教育又不等同于好的教育
苏326(上海)103天11小时29分39秒前
上升不了也代表很难下沉 (败家子除外) 父母感觉下沉了大概率是因为父母自己错误判断了自己的经济地位(这种错判大概率是因为负债造成的)
财新网友Qq89EE(广东)103天15小时46分10秒前
中国的教育体制在筛选工具方面十分成功,但是在人文关怀上彻底失败。学生处于一个没有退出机制的赛场。当坚持不住的时候,父母师长只能说“熬过来就好了”。但总有人没能熬过来。
发布时间:2023-06-30
评论(31)

期发达国家1.6的水平。 生育成本居高不下影响生育意愿。据机构育娲人口研究智库统计,在中国把一个孩子抚养到18岁平均花费48.5万元,分别是德国的近两倍、澳大利亚的三倍多。 对此,梁建章建议

热评:

回来了(欧洲)108天10小时18分43秒前
一边给政府交税,一边还做了政府职责内的工作,让人感慨。
哄哄k1e(广东)83天17小时45分51秒前
自从生育政策放开以来,生育率并不见长,于是乎补贴、奖励等政策一年年放宽。但此些仅是锦上添花之举,发掘年轻人不想生、不敢生、不愿生的深层次原因乃是政府、企事业单位等各层面急需关注的。
★&☆(广西)92天22小时48分9秒前
优生优育早已经深入人心,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都受到了高等教育。个人主义或者自我的觉醒(个人觉得一胎二胎生育率,有微弱提升)。
老毛608(河南)106天16小时21分57秒前
起码知行合一了,不是光吹不练
发布时间:2023-06-29
评论(0)

们根据2010-2022年各省市常住人口和户籍,观察人口流动的强度和方向。 一、人口流动现状:人口向中西部二线城市涌入 人口流动一般遵守人随产业走、人往高处走的规律,各地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

热评:

图片

视频

专题推荐: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 1 2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