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当前位置: 财新网 > 热点 > 人口问题

人口问题

【周刊提前读】陈昌华专栏:中国与30年前的日本如何比较?有何启示?

人口在2020年到2040年间将下降3%。这意味着中国现在面临的比日本30年前更严重。同时,中国2022年人口年龄中位数为38.5岁,比日本在1992年的37.8岁还要高,而且在未来一二十年将

发布时间:2023-09-16
评论(63)

。1990年至2010年,日本人口上升了约4%;据联合国预测,中国总人口在2020年到2040年间将下降3%。这意味着中国现在面临的比日本30年前更严重。同时,中国2022年人口年龄中位数为38.5岁

热评:

财新网友qfRSEl(上海)8天21小时16分47秒前
那就看不到了
财新网友RzIso6(内网IP)56分50秒前
仁兄这是当前环境下的幽默写法
财新网友Chweyb(上海)19天12小时6分27秒前
前途艰难,依旧乐观
发布时间:2023-09-13
评论(3)

——劳动年龄人口减少和老年人口占比快速上升。 对于新一轮的中国经济崩溃论,我们当然应该嗤之以鼻,但与此同时,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改革开放四十多年实现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经济奇迹之后,中国经

热评:

财新网友eeP9ACPxs(北京)25天23小时41分7秒前
市场环境能谈超越吗
游侠行天下(北京)28天14小时39分26秒前
就最后两段有价值
A008(河南)33天15小时40分15秒前
成本转嫁论……
发布时间:2023-08-25
评论(0)

统化石能源的关注降低。 但带着中国地产进入长周期的另一侧,考虑油价的长期均衡中枢难以回避这一点。 人口规律结构推动着中国潜在经济增速规律性下行,若当前市场定价对此仍未有一致性预期,不排除未来油

热评:

发布时间:2023-08-10
评论(30)

庭,家庭真的是生了孩子,他肯定会消费,为孩子买东西,或者将来可能有学校投资的需求,当然更长大一些,有旅游的需求,其他各方面的需求。这个短期也能够提振经济,当然长远来说,更重要的是解决我们的

热评:

(null)2060(广东)64天5小时31分7秒前
我都够受罪了,还要拉另外一个生命再来受罪,那我就是最大的罪人!
GCHK(广东)66天1小时22分3秒前
社会意义谈了很多,梁总能不能抽空谈下对被生出来的娃他们的意义在哪?放羊么
玻色子boson(浙江)66天8小时30分1秒前
有普惠性0到3岁托育服务,我可能会考虑生个1胎,否则,天天卷卷卷,有鬼的时间生育
发布时间:2023-08-04
评论(1)

专栏|梁建章:“孩子荒”影响投资和消费信心 没有足够的孩子,就不会有对中国经济的长远乐观预期。当务之急是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来解决中国经济长期根本的。中国需要通过大量发放生育补贴来提升生育率

热评:

径棚下隐士(中国香港)70天23小时34分25秒前
其实所有的问题都容易解决
发布时间:2023-08-04
评论(31)

代表了未来,没有足够的孩子,就不会有对中国经济的长远乐观预期。所以当务之急是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来解决中国经济长期根本的。中国需要通过大量发放生育补贴来提升生育率。这些举措,短期可以提升消费和

热评:

TeubnerD(江苏)68天16小时24分10秒前
我觉得这些所谓专家讨论一个议题,就喜欢把所有东西往自己的领域上靠。本文中给科技创新和人口赋予一个生硬的联系,其逻辑相当混乱。人口增加一般是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经济增长的结果,而非原因。与人口相比,教育水平、科技政策、资本投入对科技创新明显有更重的权重。现在这个时点再谈鼓励生育已经太晚了,育龄夫妇本就不算特别多,再怎么生相对总人口都是杯水车薪,而且所有生育政策的影响都有滞后性,强行干预的后果难以预见——凛冬将至,现在需要思考的不是如何规避冬天,而是要准备资材过冬。
财新网友eeP9ACPxs(北京)69天17小时32分36秒前
关注孩子,也得从关爱大人开始
财新网友三分(浙江)39分41秒前
冷知识:加拿大4000万人口,澳大利亚2600万人口。 冷知识:“灵活就业”几亿人有人知道吗?青年失业率真实是多少?
发布时间:2023-07-12
评论(0)

务压力、)等上找到标本兼顾的扩张方案。■ 财新数据张佳雯整理

热评:

发布时间:2023-06-29
评论(21)

,“长时间结构性变化,会形成政治问题”。 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蔡继明则认为,东北人口减少是客观规律,有必然性和合理性,更多应该从积极的层面去看。东北的比较优势在农业,不需要过多的人口,并

热评:

财新网友XP8U1v(浙江)99天20小时59分10秒前
优胜劣汰
老毛608(河南)107天22小时49分54秒前
人才与产业是相互促进关系,中西部东北留不下人关键在产业不发达,背后是区位优势不够明显,还有最重要的营商环境。难道清华北大搬到河南就能留在当地发达了?以东北为例,学校不说特别好也不差吧,那么多211起码在平均线以上。市场资源基本是趋向高效率的,对应的社保等配套却还按照户籍行政区划来算,大城市限制流入小城市层层高楼?能不能干点符合经济规律的事?
Crocea Mors(上海)108天22小时51分33秒前
虽然不是东北,但是孙博士潍坊创业那个事情就是一个很经典的应该让这些地方深入学习的反面案例
专题推荐: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 1 2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