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当前位置: 财新网 > 热点 > 人肉搜索

人肉搜索

法眼|遭遇网暴难维权,司法新规能否破解法不责众

息网络上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以侮辱罪、诽谤罪定罪处罚;组织“”,违法收集并向不特定多数人发布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定罪处罚。此外,对借网络暴力

发布时间:2023-09-25
评论(0)

合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的,以侮辱罪定罪处罚。 4.依法惩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行为。组织“”,违法收集并向不特定多数人发布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符合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定的,以侵犯公民个人

热评:

发布时间:2023-08-19
评论(10)

生出电信诈骗、骚扰电话、抢号抢票、网络水军、“”“呼死你”“薅羊毛”等一系列黑灰产业。 不法分子利用AI换脸等实施盗窃、诈骗等犯罪。据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副局长李彤在发布会上介绍,犯罪分子用于

热评:

友一套切克闹(浙江)43天18小时51分44秒前
天天宣传反诈,不如先严惩个信泄露
无双86U(北京)54天17小时37分48秒前
头部IT连前三名都排不上。 IT企业中用户信息是核心资产,作为商业公司,核心资产都是最高保密级别,泄露无论因为内鬼还是保密不当都是巨大损失。 对各政府部门就不是了,放在那里,管理者合法捞不到一分钱,但是内鬼卖出去可就赚大了……
身着洁白的细麻衣(浙江)56天22小时31分52秒前
于平台而言,因为掌握大量数据,当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就必然会在监管强势的社会里被权力部门所重点“关照”。换句话说,在试图掌控人的社会里,每个人之于掌控人的人,都是透明的。祝我们好运,平安吧。
发布时间:2023-08-12
评论(6)

,滋生出电信诈骗、骚扰电话、抢号抢票、网络水军、“”“呼死你”“薅羊毛”等一系列黑灰产业。 近年来,不法分子利用AI换脸等技术实施盗窃、诈骗等犯罪,引发公众担忧。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副局长李彤

热评:

回来了(山东)64天22小时55分1秒前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高发" ——十年来各种网站,软件,互联网服务实施了各种实名制、备案制、申报制,其宣传的目的之一就是防止非法信息传播,为什么十年后个人信息还是会被滥用地愈演愈烈呢.
陆荏蚁(广东)60天13小时57分47秒前
相反,实名制后,更容易采集用户信息来贩卖…
山高月小0(福建)44分9秒前
行政单位内部人事部门利用人脸识别打卡设备采样员工人脸信息卖掉
livermores(上海)63天19小时16分10秒前
公安内鬼也多
发布时间:2023-06-24
评论(0)

李守军:利用高日照光伏发电,电力输水灌溉,改善环境,是否可行? 《荒漠化攻坚战》 回来了:当初一系列“”导致的网暴事件,对于互联网实名及审查政策的推出有明显推动。这类措施现是否达到目的、有效

热评:

发布时间:2023-06-17
评论(30)

。 此次征求意见,客观上是一次普法行为,可以说,普法即启蒙。征求意见稿有待细化之处,也正是公众理解罪与非罪的关键。诸如,针对网络诽谤行为和“”,刑法均已有条款予以定罪处罚,但皆以“情节严重”为要件

热评:

回来了(湖北)120天19小时26分12秒前
当初一系列“人肉搜索”导致的网暴事件,对于互联网实名及审查政策的推出有明显地推动。十年过去,大家可以评判下,这类措施现是否达到目的、有效停止了网暴呢。不是为网暴张目,而是希望大家考虑各种政策法律工具的外部性结果。毕竟法律的执行者不是网民,广大互联网愿意引入法律初衷,可能与监管工具的实际作用不一致。
735389674(湖南)100天16小时26分31秒前
1.何为“暴”?谁来为“暴”定义标准?如果强烈的不满和理性的批判都变成了“暴”,如果不能接受任何一定范围内的负能量释放,那就不是反暴,而是反人性; 2.为何会有“暴”?是因为当下很大一部分人,无处安放的压抑,自身又没有找到合理的修正路径,而网暴是最安全的情绪出口。所以,要解决暴,就要尊重人性中合理的私情,与其花大力气加强实名制监管,不如好好思考如何发展经济,提高人民收入水平; 3.治网暴,重在“治”。语言的魅力之一,是在于可以被误解。如何真正科学的“治”,这是能力和见识的问题。
财新读者1775(中国)115天20小时7分41秒前
四川张某捏造事实网暴无辜大叔,这确实需要好好治理了
山青花mGi(安徽)117天21小时35分0秒前
家庭教育与义务教育缺一不可
发布时间:2023-06-10
评论(13)

”,在信息网络上违法收集并向不特定多数人发布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符合《刑法》第253条之一规定的,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定罪处罚。 线下滋扰行为是指将网络暴力延伸至线下,对被网暴者及其亲友实

热评:

倔老头(浙江)128天10小时4分0秒前
把国内的司法当万金油用,哪疼往哪涂。这局面是如何形成的?
财新网友4mULjN(湖北)11秒前
依法治国,任重道远
Mike李坤(广东)128天15小时52分34秒前
先出重拳打击腐败吧
发布时间:2023-06-09
评论(2)

”技术发布违法或者不良信息,违背公序良俗、伦理道德的;网络服务提供者发起、组织的。 《征求意见稿》提醒要准确适用法律,对网络诽谤、网络侮辱、组织“”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将网络暴力延伸至线下滋扰

热评:

财新网友6rO5Cc(上海)128天7小时54分57秒前
这很容易又出现一种口袋罪,居然还要从严,真可怕。
丁满(河南)2分31秒前
事中打击很重要,而不是导致恶劣后果了再去回溯。
发布时间:2023-06-09
评论(0)

侮辱罪定罪处罚。 4.依法惩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行为。组织“”,在信息网络上违法收集并向不特定多数人发布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符合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定的,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定罪处罚

热评:

视频

专题推荐: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 1 2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