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当前位置: 财新网 > 热点 > 生产率

生产率

专栏|“预期差”现象频繁上演的背后

市场化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性,认为可将提高、支持再平衡和实现脱碳目标作为新的增长引擎。 就在IMF上调中国经济预测之后不到一个月,12月5日,国际评级机构穆迪便将中国的主权信用评级展望由稳定下调为负

发布时间:2024-01-05
评论(0)

式构建的全球价值链逐渐成型,推动通胀和利率下行;三是以个人计算机、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推动全要素加速提升。70年代石油危机后,全球技术进步速率明显放缓。但随着80年代个人计算机以及互联网技

热评:

发布时间:2024-01-04
评论(0)

总产出、资本投入和全要素那样持续的增长趋势,因此并不适合按照增长率来分解。退而求其次,也可以利用全微分公式对它的水平值变化进行分解。用差分代替微分,就有: 由于等式两端不完全相等,这种方法提供的

热评:

发布时间:2024-01-04
评论(0)

际利率也不一定可靠,因为它会受到增长率等因素的影响。我们也没有一个明确而直接的衡量货币宽松或紧缩的标准。这是一个大问题。比如,我们怎么知道政策是中性的还是过于积极的?换句话说,是过于紧缩还是过于

热评:

发布时间:2024-01-04
评论(0)

我们用尽传统部门的剩余劳动力和生产能力,并开始以一种非常不同的方式,通过提高来驱动增长时,就到了刘易斯拐点。其三,备受关注的老龄化问题(见表1)。如果看全球经济产出的来源,我们会发现超过75%的

热评:

发布时间:2024-01-04
评论(0)

,ri在工资排名最高时为1,在工资排名最低时为0,在这两者之间时则为线性插值。 这种设定的一个有趣特点是,尊重并不是零和博弈,而是来自成就的绝对水平。这样一来,越高,工资就越高,受人尊重的程度也越高

热评:

发布时间:2024-01-04
评论(0)

的理论框架把教育、生育和同女性的志向与身份认同演化乃至制度变迁联系起来,将女性放到研究的中心位置。于是,女性在关键约束条件之下(主要是因为需要在服务市场和服务家庭之间做出权衡)所做的选择就被纳入

热评:

发布时间:2024-01-02
评论(0)

”,这意味着供给侧也还有进一步修复的空间。近期美国原油生产创新高、耐用品供应链修复、劳动参与率与劳动提升是经济有望软着陆的早期利好因素。 展望2024年,带动通胀回落的主要因素是供给侧的进一步修复

热评:

发布时间:2023-12-30
评论(0)

,发现20世纪美国经济增长的60%—80%要归功于技术进步——生产要素(资本和劳动)投入解释不了的“索洛残差”,即全要素(TFP)。TFP已成为度量增长效率的标准;当然TFP中不仅包含了技术进步

热评:

专题推荐: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 1 2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