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当前位置: 财新网 > 热点 > 生物特征识别

生物特征识别

网信办拟出台人脸识别新规 银行、展馆、小区等场所不得强制“刷脸”

在具有特定的目的和充分的必要性,并采取严格保护措施的情形下,方可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人脸信息;实现相同目的或者达到同等业务要求,存在其他非技术方案的,应当优先选择非<...

发布时间:2023-08-08
评论(0)

人脸识别技术处理人脸信息。实现相同目的或者达到同等业务要求,存在其他非技术方案的,应当优先选择非

热评:

发布时间:2023-07-01
评论(5)

共场所禁止使用实时远程系统;禁用预测性警务系统(基于人物特征、地点或过去的犯罪行为);禁止在执法、边境管理、公共场所和教育机构使用情感识别系统。“高风险”的AI包括伤害人的健康、安全和基本

热评:

回来了(江苏)13天22小时20分1秒前
另外,有些应用会被直接禁止,例如社会评分和生物识别技术,“欧洲民众有过‘警察国家’的经历,例如纳粹和东德的史塔西,这令他们强烈反对这些技术”。—— 文眼。在中国大行其道的应用,在欧盟看来是属于“高风险”;而在国内属于强监管的内容,在欧洲则很可能是“低风险”应用不需要监管。
kssoicjso(湖北)14天8小时40分54秒前
但是监管的目的大相径庭
miner1383(海南)14天16小时9分37秒前
可以吗?
刺激2020(上海)95天17小时18分32秒前
企业可以自身加强审核干预,例如关键词筛查,也可以使用更“干净”的语料库训练大模型。 对“干净”这个词,如何理解?
发布时间:2023-07-01
评论(0)

。 《AI法案》将AI分成三个危险级别,危险越高受到的监管越多。有“不可接受的风险”的AI技术会被封禁。例如,在公共场所禁止使用实时远程系统;禁用预测性警务系统(基于人物特征、地点或过去的

热评:

发布时间:2023-06-30
评论(0)

文信息处理、智能监控、、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无人驾驶逐步进入实际应用,人工智能创新创业日益活跃,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加速成长,在国际上获得广泛关注和认可。加速积累的技术能力与海量的数据资源

热评:

发布时间:2023-06-15
评论(1)

险等级调整到不可接受风险,这意味着在公共场所使用“实时”的远程系统,基于分析、位置或过去犯罪行为的预测性警务系统等将被禁止(详见财新网报道《欧盟拟出台法案规范AI使用 严防远程生物识别滥用

热评:

宫中面包禁止对食(云南)124天12小时16分53秒前
反观国内,“在公共场所使用实时的远程生物特征识别系统,基于分析、位置或过去犯罪行为的预测性警务系统”完全不受控制,公安机关滥用监控系统,其收集的大量公民信息不断泄露,还作为“大数据”、“警务云”政绩大肆宣传,毫无底线。
发布时间:2023-05-16
评论(1)

新规。 分析人士认为,本次法案的修订对人工智能的提供商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例如,欧盟立法委员会将各种生物识别系统添加到“不可接受风险”清单,包括在公共场所“实时”使用的远程系统;“事后

热评:

财新网友lxVHpGCLs(山东)153天23小时24分37秒前
立法,欧盟的确领先一步。
发布时间:2023-05-11
评论(1)

信行业协会GSMA罚款22万美元,理由是在2021年在巴塞罗那举办的MWC大会上,GSMA使用了服务进行人脸识别管理,违反了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要求。 天舟六号货运飞船发射任务

热评:

苗罕(上海)159天20小时2分54秒前
当地时间5月9日,西班牙数据保护局发布的一份文件显示,该部门决定对移动世界大会(MWC)的组织者通信行业协会GSMA罚款2.2亿美元,理由是在2021年在巴塞罗那举办的MWC大会上,GSMA使用了生物特征识别服务进行人脸识别管理,违反了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要求。 这里的罚款金额应该是20万欧元,大概22万美元,是不是搞错了?
发布时间:2023-05-01
评论(0)

最低到有限、高和不可接受。最受人关注的领域可能包括、传播虚假信息或歧视等问题。(参见财新网报道《欧盟拟出台法案规范AI使用 严防远程生物识别滥用》) 一直以来,欧盟及其成员国以对数据和隐私

热评:

视频

专题推荐: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 1 2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