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当前位置: 财新网 > 热点 > 升学

升学

稳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研究报告:慢就业兴起 相对起薪呈L型趋势

2015年突破25%达到峰值,随后有所下滑,2021年为11.4%。 除了就业,近十年来,高校毕业生选择继续的比例持续走高,2021年达到33%。国内比例尤其上升明显,当年已接近30%。 值得注

发布时间:2023-10-09
评论(8)

比2011年,美国高中毕业生率从70%下降至62%,大学入学新生数量下降了250万,而这10多年美国人口却在持续增长,说明这种下降不是因为人口的减少,而是观念:为什么要上大学?据华尔街时报的抽样调

热评:

财新网友GiGiBl(重庆)6天9小时55分13秒前
对比11年受教育的数据,明显是有偏颇,11年代表辍学,以此为基础,明显不具备科学性,为对比而对比。
远离A股(广东)6天18小时14分28秒前
我觉得对于哪一方都没有太多责任,其实就是一个大环境周期性的问题,很不幸刚好赶上供过于求的时期,人为不可控就顺其自然吧,除非润出去工作。
NO ONEvSj(四川)7天6小时19分24秒前
说了半天没说到点上,大学生就业为什么难?根本在于国家创造不出足够多的高端岗位,在于高校教育和社会需求之间的严重失衡,把责任归到大学生脱不下长衫,未免何不食肉糜。
发布时间:2023-09-17
评论(163)

最底层10%的家庭教育总开支平均下降21%,“寒门学子”每周学习时间平均减少9.19个小时。 “下降的代价是他们(低收入家庭)在竞争中获取的机会越来越渺茫。”研究指出,剧烈的竞争压力下,减负政

热评:

回来了(美国)29天13小时56分31秒前
学生负担的根源在于教育资源的不公平,而不是家长喜欢压榨自己的孩子。仅仅用惯用的行政命令去阻止家长和学校去获得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其结果会是怎样,咱们国家计划经济时代不乏例子。更有韩国和日本类似失败例子在前——却无法让教育部门思考什么样的方式才能真正减轻家长焦虑,不知道是不是政策推行部门无法意识到这些政策的影响面之广还是别的原因。
石头RHu(贵州)3天10小时26分48秒前
知识为什么变成校内专断独享?教育为什么被所有人指手画脚?
S.U.E(辽宁)4天20小时10分9秒前
教育的本质:有教无类,育人育德。现在的教育模式已经越来越离谱,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随着新生人口越来越少,以后只会更大地放大这种取材的不公平性
檀香山紫微舍人(北京)5天12小时41分33秒前
寒门难出贵子,门阀时代到来
发布时间:2023-09-15
评论(2)

展,学费、基本生活费等就学成本有所上生及其家庭面临的经济压力和贷款需求增加,需要进一步释放助学贷款政策红利,更好满足学生贷款需求、减轻学生还款压力,助力学生完成学业、更好就业。” 同时,《通知

热评:

liumuyang(贵州)30天10小时36分3秒前
财新网友ERSoe6(广东)30天21小时16分16秒前
更好满足学生贷款需求、减轻学生还款压力,助力学生完成学业、更好就业。
发布时间:2023-09-15
评论(97)

管理职责,保障录音录像设备运行连续、稳定、安全;完善强制传唤、询问查证、场所检查程序,增加对异地询问及远程视频询问制度的规定;参加考试、子女出生或者近亲属病危、死亡等增加为被处罚人可以提出暂缓执行

热评:

democratic(上海)29天19小时34分54秒前
上层意志的体现。
财新网友lxVHpGCLs(山东)16天20小时10分22秒前
公权力需要限制
财新网友MdVKoj(黑龙江)17天14小时21分55秒前
这是对法治精神的侮辱,对公民权利的肆意践踏。
明眸421(湖北)25天16小时14分49秒前
报道客观,希望良法善治!
发布时间:2023-09-15
评论(13)

以3000人的速度上涨,到2011年达到顶峰,当年的“双非”儿童人数高达3.57万人。这意味着从2026年开始,即将的“双非”儿童人数将大大超过如今的高校招生计划,换言之,如果高校招生计划没有明显

热评:

芝加哥派信徒(江西)24天15小时26分0秒前
这个身份机会确实更多
财新网友AmFGWC(广东)24天21小时18分20秒前
可怜天下父母心,都是为了孩子。每天过深圳口岸上下学是苦一点,但跟内地无意义的超负荷课业,终日画地为牢呆在那不到一方的书桌前超10年相比,这种辛苦是值得的。
BOOoL(陕西)28天5小时35分46秒前
不可思议的双非儿童。
发布时间:2023-09-11
评论(9)

持密切联系,确保他获得适当的照顾。 据C.J.J交代,她当初把孩子生在香港是希望孩子可以在香港接受教育,原计划全家搬到深圳以便孩子在港,但因工作关系未能搬到深圳,加上他们并无家人在港,因此孩子从未

热评:

林知晓(广东)33天19小时32分8秒前
我们经常都幻想着自己的孩子以后能够多出人头地,开着豪车,住着豪宅,因为我们大部分人都不曾拥有过,所以期望这下一代能够拥有。但人世间绝大部分人都是种种我们,孩子能让我们安排的也只有小学前这个阶段,念到初中要是他自己不想好好读,你给他送到什么学校也好不了。这样的话还不如好好培养他的人格,培养他的习惯,尤其是成长阶段,原生家庭太为重要了。
猩哗社(江苏)34天5小时7分6秒前
感觉不是丢脸的问题,悲哀。
时间旅行者6114(河南)34天18小时42分30秒前
虽然但是,也没错。
发布时间:2023-09-02
评论(12)

议吗?校长用一种几乎惊愕的眼神反问我:为什么?学生自己也喜欢啊——对了,在这个选择流程里,学生自己也有表达意愿的机会。 我之所以这样提问,是这种模式让我联想到中国的体制和孩子家长。在中国,这三

热评:

lotus278(广东)33天19小时58分11秒前
更快不一定更好。所有技术发展最终目的应该是服务社会,人类的社会。
爱看书的吃货(四川)38天9小时38分24秒前
人家是发达国家,所以很优秀。
工业机器人(湖北)39天5小时48分45秒前
我觉得还是要读好学校,差的学校早早的当中工人跟欧洲发达国家工人比较是两个概念,中国工人能说二吗?
发布时间:2023-08-14
评论(30)

要输在起跑线的压力,鸡娃会更厉害。另一方面,鸡娃越严重,养娃压力越大,生育率也会越低,造成恶性循环。 鸡娃和教育内卷的根源,是高考和中考的压力,使得家长承受巨大的孩子压力,不得不花大量的时间和金钱

热评:

回来了(山东)63天11小时37分20秒前
这个回归线可能比本文配图更为陡峭,因为2022年全国平均的总和生育率为1.1,而北京上海江苏这些发达地区的这个值更低。
fishJ9o(广东)9天13小时4分52秒前
按目前的教育资源分配状况,人口减少,教育内卷程度是一定会大幅降低的,目前教育内卷的内因是家庭投入争夺优质的公共教育资源(好大学) 文章的论述,更适合于讲述人口减少不会降低未来就业等竞争程度,但不适合于讲述不会降低教育内卷。
偷懒的鱼(海南)15天20小时3分35秒前
教育内卷的本质原因是高收入就业岗位的占比少,如果是以上大学为目标,教育资源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出生人口数量减半一定是高考通过率提升,但大家其实卷的不是高考入学而是高考排名,那问题就不会有什么变化,什么时候社会劳动岗位薪金差异、蓝白领薪金差异缩小,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吧
刺激2020(上海)16天11小时55分13秒前
中国(不含港澳台)15岁学生平均每周的学习时间将近60个小时。 不光看学习时间,从内容上看,有大量的学习时间是放在一些重复机械的背诵,刷题,这些可以说是没有什么意义事情上的。
专题推荐: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 1 2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