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当前位置: 财新网 > 热点 > 社评

社评

社论|优化民营经济法治环境

类壁垒。对于广大民营企业家来说,“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是最有效的“定心丸”。■ (本文为即将于2023年10月16日出版的《财新周刊》第40期) 更多报道详见:【专题】民营经济新国策

发布时间:2023-10-11
评论(0)

in the original text that need to be kept unchanged. (本文为即将于2023年10月09日出版的《财新周刊》第39期) (This article

热评:

发布时间:2023-10-07
评论(28)

是开门立法的可靠根基,也是中国法治攻坚克难的强劲动力。■ (本文为即将于2023年10月09日出版的《财新周刊》第39期

热评:

空杯emp(广东)2天1小时9分58秒前
确立王权在法下,这是西方文艺复兴的重要基础。
skyoo(浙江)2天15小时23分10秒前
全局观是对个体思维的更高要求,在互联网时代之前这是奢望,但是在互联网时代,它首先是对你的对立面的完整理解和阐释,不要急于对抗,首先要在全局图谱中定位彼此
Brutal(广西)4天16小时26分9秒前
财新每期社论的留言都反响强烈,但很悲观的是仅限于评论区
发布时间:2023-09-23
评论(39)

。■ (本文为即将于2023年09月25日出版的《财新周刊》第38期

热评:

八旗鸡腿(河北)1秒前
保护律师,从你我做起
友一套切克闹(浙江)12天22小时21分45秒前
太天真了,“权”“法”混合成为“魔法”,无所不能
billyuhui(内网IP)15天21小时59分16秒前
法制建设是一个完整的结构,结构出问题律师就变成了利益纽带。
发布时间:2023-09-16
评论(73)

理配置。在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奉为执政理念的当代中国,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基本民生必须确保。■ (本文为即将于2023年09月18日出版的《财新周刊》第37期

热评:

回来了(山东)28天22小时26分7秒前
近年来压缩教育经费的趋势明显,公共教育开支占GDP的比例,是1993年中央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制定的长期目标。自2012年首次高于4%后,一开始稳步上升,然而几年后又开始掉头。这两年已经连续两年仅勉强高于4%的承诺线。中国作为一个宏观税负很高的国家,公共教育开支的不断下滑,让人不解。对各类基建、安全、工业的投资,可以看做是(相对)短期投资;而对人的投资,包括教育卫生医疗文化,则是长期投资,也应该是一个文明国家所有公共投资的最终目的。
Mrs4AYuzuru(海南)14天16小时57分12秒前
天津都有点难了……广西更了
通匯RP(四川)23天22小时43分16秒前
保住基本民生,才能稳住大局基本盘,才能谋取所谓的更高目标。
财新网友CpaTDG(浙江)25天13小时40分24秒前
天津财政有点难了
发布时间:2023-09-09
评论(57)

不可测的风险源。■ (本文为即将于2023年09月11日出版的《财新周刊》第36期

热评:

王启凡(浙江)29天15小时18分44秒前
加大保障性住房可能是唯一路径,债务能展期,历史的欠账就一定不会还
EmmaWoo(广东)33天9小时58分39秒前
为了论而论,几点所谓的扩大供给的路径都是把房子继续当金融投资产品的逻辑,意思是接着奏乐接着舞,让大家继续在泡沫里虚假狂欢?现在根本的问题就是资不抵债,地价房价里包含了多年政府杠杠和企业杠杆无序扩张累积的待偿还利息,可是房子真值这么多钱吗,价格已经提前体现了过高的发达繁荣预期,真有这么多人有能力高位接盘放开的供给?只能一边化债展期一边想办法让价格回归供需匹配的价位,并且提振市场信心,增加房产流动性和产权使用权的交易灵活性,开发更多真正能满足老年人穷人等不同人居住需求的房地产产品。
财新网友PyObRx(上海)34天17小时53分3秒前
这话说的,都限购限售了,那个有限圈子里的价格就是市场发挥作用了?
发布时间:2023-09-02
评论(24)

出版的《财新周刊》第35期

热评:

子洋 Eric(北京)37天21小时59分28秒前
天天算总账,股市盈亏也不能只算经济账,那能搞好吗
饮水思源你是风景(广东)41天17小时24分27秒前
赞!这篇社评质量真高
财新网友it7XqY(北京)41天22小时35分19秒前
中国民营企业越来越强,资本市场也一定会更加开放。
发布时间:2023-08-26
评论(10)

,行政诉讼法修正能够再出发。■ (本文为即将于2023年08月28日出版的《财新周刊》第34期

热评:

travis0918(甘肃)48天10小时27分11秒前
还是重温下雍正王朝吧
1012432802(江苏)48天11小时29分8秒前
暂时还只是期待吧
songfdOP(上海)48天23小时56分29秒前
建立宪法法院也值得探讨
发布时间:2023-08-19
评论(35)

此,外资将会不求稳而稳。■ (本文为即将于2023年08月21日出版的《财新周刊》第33期

热评:

财新网友BP5d7I(江苏)16天2小时18分29秒前
中国现如今已不缺乏资本,但是外资带来的diffusion of knowledge 却是中国亟需的。政策首先要解决的是政策之间矛盾打架问题,不可能有那么多既要又要。
研途妹妹(广东)50天1小时37分44秒前
其次,吸引外资需要有具备竞争力的产业优势和创新能力。通过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加强科研合作等方式,可以为外资提供更多投资机会,并促进技术转移和产业升级。 同时,吸引外资还需要注重人才培养和人文交流。优秀的人才是推动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的核心驱动力量,国家应该加大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并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吸引更多高素质的外籍人才来华工作。 最后,吸引外资需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全球经济合作。通过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组织、推动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加强区域合作等方式,可以为外资提供更广阔的市场和更多的商机。 总之,吸引外资不仅仅是追求规模上的增长,更重要的是实现“更加有效”的利用。只有在稳定公平的投资环境下,具备竞争力的产业优势和创新能力,并注重人才培养和全球合作,才能够真正实现外资对于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研途妹妹(广东)50天1小时37分54秒前
外资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带来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等资源,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因此,吸引外资成为许多国家的重要战略之一。然而,仅仅追求外资规模的增长并不足以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关键在于如何更加有效地吸引和利用外资。 首先,吸引外资需要提供一个稳定、公平、透明的投资环境。这包括法治保障、知识产权保护、市场准入便利化等方面。只有建立起良好的制度环境和法治体系,才能够吸引外资者信任并愿意将其投资到该国。

视频

专题推荐: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 1 2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