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当前位置: 财新网 > 热点 > 斯蒂格利茨

斯蒂格利茨

气候变化下的全球供应链多元化|牛津见闻

能源部署。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约瑟夫·(Joseph Stiglitz)在前述公开讨论中就批判称,欧美现行体系所基于的新自由主义秩序存在虚假的简单性,并不了解政府补贴与知识

发布时间:2023-06-29
评论(0)

。 前进之路 宏观经济学只有摆脱沉重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枷锁,才能取得进步。正如(Stiglitz,2018,第76页)所说:“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的大部分核心组成部分都存在缺陷,这些缺陷严重到甚

热评:

发布时间:2023-05-04
评论(0)

等。 如前所述,养老金改革并非新鲜事物。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保障危机”或“老龄化危机”的断言一直被用作养老金改革的理由,并导致社会保障基金大规模私有化。当时,国际劳工组织和包括约瑟夫·

热评:

发布时间:2023-02-28
评论(0)

手”,该定理讲述的是,就像被一只看不见的手牵引,个人在追求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能够增进全社会福祉。格林沃尔德和(Greenwald and Stiglitz,1986)表明,看不见的手之所以看似

热评:

发布时间:2023-01-06
评论(7)

仍然是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社会,农民市民化进程任重道远。 2.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 经济学家说:美国高科技与中国城镇化是影响全球发展的两件大事。城市发展是服务于人的发展。新型城镇化要求以人为

热评:

财新网友IE84wQ(广东)259天13小时3分17秒前
无语
财新网友qAkoLJ(北京)283天1小时35分27秒前
不懂就不要出来吓人了。
财新网友s9yKn5(湖南)283天16小时31分34秒前
怎么不提城投的“钱袋子”功能
发布时间:2022-09-05
评论(1)

术进步由S形曲线变为J形曲线的基础。 宏观与微观之间的阻隔有望被打通 大萧条后诞生的现代宏观经济学,面临的一大诟病就是缺乏微观基础,造成宏观与微观之间长期割裂。正如(Stiglitz

热评:

丰盈GO(北京)361天13小时39分57秒前
这篇文章导致我欲订阅《比较》,但转念一想,接着看了下目录,能稍微看懂的好文章好像很少。买来放在一边满足人性欲望好像有点对不起它。但是,从此《比较》走入了我的生活,要努力看懂其中的大部分文章。下一个订阅契机又在哪?期待~
发布时间:2022-08-17
评论(0)

布会上,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未来几个月的通胀同比增速可能较高,但这将是暂时的。认为眼下对通胀的担忧“肯定不成熟”,而且“完全没必要”。然而,前美国财长劳伦斯•萨默斯则在华盛顿邮报上发表社论

热评:

发布时间:2022-07-15
评论(2)

”分析框架。一个负面成果是的“次优定理”,即当一般均衡的基本假设不完全成立时,改用另一组基本假设很可能偏离帕累托效率更远。

热评:

湖山未眠(四川)457天13小时47分50秒前
啥都有,啥都没有
什么情况啊(长春)458天17小时3分20秒前
还写东西呢,我还有本汪丁丁文集呢
发布时间:2022-07-09
评论(0)

。否则到那时,压制通胀更难、对社会来说需付出更高的成本。 近期,诺奖得主斯宾塞、等人均提出,更多在供给侧做文章应对当前通胀,包括 削减关税、促进油企增产、通过劳动力市场改革提升劳动力供给等

热评:

专题推荐: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 1 2 3 4 5 6 7 8 9